【貢獻智慧 發揮中國作用】
習主席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習主席言必信、行必果,新年首訪即前往中東,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落實中國行動。
圖為,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伊朗核問題的協議進行投票。(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是中東和平與對話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中國有責任也有意愿為中東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
——我們在該地區不謀求特殊利益,我們的利益與地區國家利益是一致的,就是這些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埃及駐華大使馬吉德·阿米爾:
——中國推動伊朗核協議達成,長期在巴以和平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推動敘利亞、利比亞、也門危機解決中付出巨大努力,并積極斡旋南北蘇丹問題。中國為地區和平穩定所作的努力日益增多,是國際社會所期待的。
2015年9月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左)在“解決中東及北非地區沖突和應對地區恐怖主義威脅”安理會部長級會議上講話。(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中國前駐埃及、沙特大使吳思科:
——《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的出臺清晰地勾勒出中阿雙方謀求共同發展和加強合作的方向,是雙方共同需要。
北京大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冰冰:
——中方一貫支持地區國家維護主權、堅持自主探索發展道路的努力,支持通過對話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通過發展促進地區穩定,這是中國中東政策的核心。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院長程彤教授:
——中國在國際和地區治理上所倡導的解決問題方式體現了中國“和為貴”“雙贏”傳統觀念。中國提倡通過協商、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反對零和博弈。伊朗核問題得以階段性解決,作為伊核問題六國之一的中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接需求 深化務實合作】
中國與中東三國經濟互補性強,有著廣闊的互利合作空間。訪問期間,習主席將分別與三國領導人會談會晤,謀劃雙邊關系未來發展藍圖,見證經貿、能源、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合作協議的簽署。
這是2015年8月14日,中石化中原油田員工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員工在沙特東部一油田鉆井平臺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波攝)
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
——阿拉伯國家人力和原材料等發展要素豐富,不僅能有效承接中國的工業和高科技產業,也是有著近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此外,海灣國家有著雄厚的資本,是中國企業尋求投資合作的良好選擇。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
——與中東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和經貿關系是習主席此行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能源、經貿合作已經和中東國家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中東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貿易合作伙伴。
這是2015年8月14日拍攝的中石化中原油田在沙特東部地區沙漠腹地中的一個石油鉆井平臺。(新華社記者王波攝)
中國駐沙特大使李成文:
——沙特連續多年是中國在西亞、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我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中國也是沙特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場和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經濟互補性突出,合作潛力巨大。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院長程彤教授:
——習主席訪問伊朗,預計雙邊會在基礎設施建設、通訊、能源合作方面達成相關協議。此外也會推動兩國間科技和人文交流。從長遠看,人文交流最能促進兩國關系發展,其作用有時甚至大過經濟大單。
【推動互聯 共建“一帶一路”】
沙特、埃及與伊朗位于陸海絲路西端交匯地帶,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有歷史積淀、情感共鳴,是天然合作伙伴。此次中東之行,習主席將在雙邊交往的最高平臺上,面向整個地區推進中國與中東各國發展戰略進一步對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中東方向取得新進展。
這是2015年12月3日,“一帶一路”中沙企業青年精英研討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新華社記者王波攝)
阿盟駐華大使加尼姆·希卜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設想,是對偉大古絲路的復興,對沿線各國都將帶來福祉。我呼吁所有阿拉伯國家都參與到這一倡議中來,與中方一道實現共贏。
北京大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冰冰:
——“一帶一路”倡議在阿拉伯國家的實施將是集產能、基礎設施、融資等為一體的全方位發展與合作。由于阿拉伯國家的綜合性與多元性,“一帶一路”倡議在各國的對接方式是靈活和多方位的。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國家恢復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對中東地區實現和平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駐沙特大使李成文:
——沙特是能源富裕大國,但工業基礎薄弱。而中國工業制造業強大,但缺少能源。雙方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沙特已經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并表示將積極投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借勢實現其低油價時代經濟轉型和經濟多元化的改革計劃。
這是2014年11月4日,在沙特北部吉達附近,王國城和王國塔開始動工建設。(新華社/法新)
埃及駐華大使馬吉德·阿米爾:
——“一帶一路”倡議將打開埃及向中國出口、雙邊投資、項目合作的大門,將促進中埃兩國貿易逆差的平衡。從經濟層面來看,這對雙方都極為有利。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院長程彤教授:
——魯哈尼上臺以來提出過“復興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這與我“一帶一路”建設能形成對接。在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上,伊朗曾發揮重要作用。
——因其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伊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發揮的潛力是顯而易見的,伊朗對此也有清楚認識并積極呼應。可以說伊朗在重構現代絲綢之路上大有可為。(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參與記者王薇、王儲、藺妍、王雅晨、徐曉蕾,編輯閆珺巖、李騰、馬曉燕,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