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 光明網丹寨1月16日電( 胡連娟)1月15日,“脫貧攻堅看貴州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丹寨縣城的一處生態移民安置點,在這個叫“高峰樓”的地方,原先居住在偏遠山區的高峰村村民正在迎來嶄新的生活,一步步奔向小康。 田君福和他女兒 田君福就是其中的生態移民之一,他原先居住在1741米高海拔、風景秀美的牛角山上。那里距縣城56公里,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農牧業產值低,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富不了一方人”的地方。高峰村的“硬傷”讓搬遷成了他們擺脫“窮根”的最好出路。 2012年,丹寨縣被列為全省首批生態移民試點縣。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高峰村移民搬遷被提上日程。 “我早就想遷出來了。”田君福說。他家里共4口人,除了妻子,還有1個8歲的兒子和11歲的女兒。因為山上住戶分布零散,學校離家又太遠,孩子上學就只能靠徒步,往往一個人一走就是半個小時。 為了兩個孩子的學業,為了讓家里生活的富裕, 2014年,他帶著妻子兒女搬到了“高峰樓”移民小區。 這個小區是丹寨縣5個移民集中安置點之一,建設規模3000套。目前,已有1194戶5373人搬遷入住,其中,高峰村村民279戶1284人,占全村總人口數的68.%。 很多居民一開始不太相信房子的質量,但在做水泥工的田君福顯然很懂行,他一口氣在這里買下了兩套50平的房子,打通后瞬間擁有了一套100平的大房。除去政府每戶優惠9000元,再加上每口人給予部分補貼,這套房子最后只花了他9萬8。 不過,他依舊覺得壓力很大,房子雖說已經買了,但卻沒錢裝修,不得不找親戚朋友借來了4萬。 問到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他笑著說道:“沒什么太大的愿望,只希望兩個孩子都健健康康,生活越來越富裕,家里人越來越幸福?!?/p> 據丹寨縣委書記候美傳介 紹,2016年丹寨縣還將計劃搬遷29戶123人。對于那些實在不愿搬遷的,還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將變為林業工人,其他人則根據自愿原則加入土地流轉等。 |
相關閱讀:
- [ 01-15]脫貧攻堅看貴州:接住金融扶貧“餡餅”的侗族鄉親
- [ 01-15]脫貧攻堅看貴州:授人以漁關鍵在“精準”
- [ 01-15]牢記總書記囑托,貴州干部為脫貧攻堅也是蠻拼
- [ 01-14]“脫貧攻堅看貴州”,全國網媒走進遵義畢節
- [ 01-14]“網絡媒體走轉改” 脫貧攻堅 我們在路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