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端玉)據央視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日前透露,目前我國共有1/4的藥品生產企業未通過GMP(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認證,其中約有50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未能通過認證,而按要求,今年起未通過該認證的企業必須一律停產。據悉,醫藥行業洗牌將加速,但市場不必擔心缺醫少藥和藥價飆升。 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藥品生產企業7179家,1/4即有一千多家企業未通過認證。按照規定,這些藥企今年起將停止生產。 食藥監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制藥行業產能過剩,將出臺鼓勵與退出的政策,引導企業理性選擇,也支持企業擇機退出。該局將加強調查研究和政策引導,確保通過認證的品種基本覆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等,有效保證藥品市場供應,不會出現因監督實施藥品GMP而導致臨床用藥短缺、藥價不合理上漲的問題。 而據食藥監總局統計,全國約有50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未能通過認證,這些企業規模小,效益差,質量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到目前為止,部分中藥飲片企業仍屬于手工作坊性質,工藝更是沿襲半世紀前的水準,所以借新版認證淘汰歷史遺留的散亂小企業,具有現實意義。”廣州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國家政策在大力扶持中醫藥產業,但“頑疾”不除,中藥飲片質量參差不齊,勢必影響到中醫藥整個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我國醫藥行業無論是化學仿制藥還是中成藥、中藥飲片領域,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市場供給相對過剩。不少成分相同的常用藥,市面存在數十種競品,不但導致了資源浪費,也造成了消費者的選擇困擾。”對此,該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政策等方式抬高生產準入門檻,迫使行業洗牌加速,長遠來看有利產業升級和消費者受益。 業內觀點 市場不必擔心少藥 大批藥企倒下,市場會否缺醫少藥或導致部分藥價飛升?有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基本不會出現類似狀況。真正生產獨一無二市場“剛需”藥物的企業,如果“大考”不過,一定會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并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造。“倒下的大多是有替代產品的藥企,如果自身有獨特產品優勢,藥企會愿意投入改造以通過GMP認證。” 藥價飛升被認為更不具備普遍性。“此前發改委放開全國大部分藥品價格,但根據監控反饋來看,敢于大膽大幅調價的仍屬鳳毛麟角,市面藥品價格變化不大。”其認為,在放開藥價這一巨大考驗面前,市場依然較為平靜淡定,藥企數量削減應不會激起太大波瀾,而且食藥監部門也表態將監管不合理漲價情況。 |
相關閱讀:
- [ 01-12]藥企近30億研發金打水漂 濟川藥業撤回損失達5549萬元
- [ 01-06]廉價藥長效青霉素頻頻告急 全國僅兩家藥企生產
- [ 01-05]17省市40家藥企涉鉻超標北陸等知名藥企卷入
- [ 12-31]食藥監總局加強中藥提取監管 勒令不達標藥企停產
- [ 12-28]公益不是醫生和藥企的天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