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主任張毅在15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表示,2016年要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推動強強聯合;推動專業化重組,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同質化業務整合和細分行業整合。同時,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主體任務。
利潤下滑趨勢得到遏制
張毅指出,一年來,中央企業和各級國資委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2015年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效益同比下降6.1%,但運行質量指標穩中向好,中央企業利潤大幅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中央企業效益降幅由去年1-2月的32.4%收窄至年末的6.9%。扣除石油石化企業因素,中央企業利潤增長7.5%。在106家中央企業中,99家企業盈利,37家企業盈利過百億元,2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30%。此外,央企運行質量穩中有升。2015年中央企業全年平均毛利率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兩金”增速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中央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上交國家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7%,就業人數保持穩定。
張毅表示,2015年央企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了6組12家中央企業的兼并重組,產業協同效應進一步增長。同時,推動電信資源共建共享,初步形成以“共享競合”為核心的鐵塔模式。目前“1 N”文件體系基本制定完成,部分文件已印發實施,各地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和方案,改革試點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
他指出,“十三五”時期,特別是“十三五”頭兩年,正值結構調整陣痛期、新舊動力轉換關鍵期,加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態勢短期難以改變,國有企業可能將持續低速增長。實現“十三五”時期國企國資改革發展目標,必須做好六篇大文章,即通過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力;通過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通過開放合作擴大發展空間;通過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通過提質增效提升發展水平;通過加強黨建為發展提供保障。
提升央企發展質量和效益
談到2016年央企工作重點,張毅指出,要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處置僵尸企業方面,張毅強調,處置“僵尸企業”是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繞不過的“坎”,是必須做的“手術”。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主體任務,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項工作。
張毅指出,處置“僵尸企業”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會引起一些“震動”。領導干部要勇于擔當、敢于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來的“大震”。集團公司是處置“僵尸企業”的責任主體,要建立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機構,組織精干力量,積極開展工作。要細致梳理、認真研究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處置“僵尸企業”工作方案,按照務實管用、可操作、可檢査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體安排。在推進過程中,既要積極又要穩妥,防止引發社會風險。國資委將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督導,并把“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納入監事會重點監督檢查范圍。
深化改革方面,張毅強調,要加快推進國資委自身改革,國資委已經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正在研究制定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能調整的方案,這方面的工作要抓緊進行,對現有的工作機構,根據工作需要進行大刀闊斧地調整。要加快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要為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創造切實可行的通道,給中央企業集團公司更大的股權調整自主權,促進各級企業逐步優化國有股權比例;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開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要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擴大試點范圍。此外,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十項試點”,相關企業要大膽探索,積極推進,及時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
國企改革將迎六個轉變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此次央企負責人會議的報告內容體現了六個轉變。
一是國企改革與發展由“關鍵之年”進入了“陣痛之年”。這其中有三個特點,即速度調整期、結構陣痛期、動力轉換期,特別是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結構調整的主體任務,這是對2016年“新常態”的定調。
二是發展由“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央企2015年的效益降幅由年初的32%降低至年末的6.9%,國際化由單純的產品輸出,向動車、核電等產業能力輸出,這些都是質量提高的標志。
三是目標管理由全面推進到兩極分化轉變。2015年106家央企中有28家效益增幅達30%以上,提升了央企發展的信心。此外,虧損嚴重的集中在少數資源性企業與重工業,對于“發展創新一批,管理提升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勢態更加明顯。
四是結構調整由普遍調整向“四集中”“三重組”轉變。報告中提到“僵尸企業”的處理時強調,兼并重組是主要方式,突出三種模式,即橫向的產業重組,縱向的鏈條重組和龍頭的中心重組。三種模式的歸納是第一次出現在國資委文件中,其中鏈條重組亮出了“鐵塔模式”,意味著要加快推行。
五是國企改革由多項并進向立框架重點轉變。報告內容顯示,國資委的上層框架文件正在制定,并透露出“五定”的內容,即定性、定職、定界、定權、定編。此外,投資經營公司要有明顯的進展,可見2016年是主體框架搭建的關鍵一年。
六是國企改革由單純的體制改革向產權體制與產業結構“二重奏”改革轉變。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的改革同步進行,互相促進,國企改革要為供給側改革和整個“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提供動力。(記者劉麗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