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鼓勵銷售模式多樣化 4S店壟斷模式將終結
2016-01-15 08:28:5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平行進口車越來越開放 新《辦法》第九條提出,“經銷商出售未經供應商授權銷售的汽車,或者未經境外汽車生產企業授權銷售的進口汽車,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消費者作出特別明示和提醒,并明確告知消費者責任主體。”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有利于平行進口汽車行業的發展。 平行進口汽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由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 “我們感覺到,政策上對于平行進口車越來越開放了。”秦致說,過去一年里,上海、廣東、福建、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截至目前,四個自貿試驗區認證的汽車平行進口點企業數量已達80家左右。 滾雷進口車創始人陳鴻認為,通過進一步放開平行進口車,鼓勵競爭、打破壟斷,符合中國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大方向。但是,平行進口車還面臨一些障礙,比如很多汽車品牌本來實行全球聯保,但一些汽車品牌偏偏在中國市場不實行聯保。如此一來,這些品牌的平行進口車只能游離在保修之外,讓消費者選擇時多了顧慮。 肖榮臣表示,對于平行進口車,政策上是開放態度的。將來還會出臺具體措施,進一步化解平行進口車的政策瓶頸,讓平行進口成為消費者可選擇、能信任、有保障的汽車購買渠道之一。 引導汽車企業主動改善服務 新《辦法》提出,“對于逾期拒不改正的,由商務主管部門給予警告或視情節輕重處以違法所得最高3倍不超過3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不超過1萬元的罰款。”有人認為,對于“財大氣粗”的汽車企業來說,這樣的處罰太輕,約束作用有限。 肖榮臣說,新《辦法》制定罰則首先要依據上位法即《行政處罰法》。當前新《辦法》的處罰標準,是按照《行政處罰法》和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制定的。 從金額上看,罰款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是九牛一毛,但處罰釋放的信號是重要的:處罰不僅可以影響消費者決策,還增加了企業的信用成本、品牌成本等,通過發揮市場的作用,讓違規成本以“乘法效應”成倍增加。“相信重品牌、講責任的汽車企業會在信號的指引下,著力通過改善服務,避免被處罰。” 肖榮臣說,中國汽車行業高速發展了這么多年,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可以說是“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現在一線城市市場基本已趨飽和,二線城市的需求也在放緩。汽車行業進入調整期,“躺著掙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新《辦法》其實還向汽車生產商和經銷商釋放‘適應需求變化,主動改善服務’的信號。”肖榮臣說,市場是企業改進服務最好的推進器。汽車企業想要在市場中分一杯羹,會有改善服務的動力。這是市場的力量,我們應該尊重。(記者王珂) |
相關閱讀:
- [ 01-13]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開始施行 新車質保與4S店脫鉤
- [ 01-05]汽車新規促使4S店提質降價
- [ 12-31]“升級版”換錢騙局盯上4S店 男子借兌換鈔票偷錢
- [ 12-23][舉報]三明奔馳4S店未審批就先建設并投入使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