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眼中的民生短板有哪些?
2016-01-10 08:06:4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強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2013年9月30日) 我國教育經費占GDP4%的目標寫進了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但直到2012年才得以實現。201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保持在4%以上。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此外,要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漲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 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2015年11月23日)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26日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9,超過國際公認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 社科院數據顯示,2012年城鄉居民高收入家庭(最高20%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為43797.5元,而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為1587.7元,兩極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多倍。此外,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這兩個數據都表明,中國家庭收入差距明顯已成為不可忽略的社會問題。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要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 同時,實行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規范隱性收入,遏制以權力、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重健康: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健康中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習近平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調研時指出 (2014年12月13日) 盡管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和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總體上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進展還不盡人意。存在著社會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狹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尚未真正形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配套、政府對醫療資源投入不足等問題。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同時,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助養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 “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習近平在北京市供熱企業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時表示 (2013年12月28日) 根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中國社科院發布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2012年擴大為19個。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此外,要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 |
相關閱讀:
- [ 01-09]這三年,習近平統領中國進行的“新革命”
- [ 01-09]習近平論黨的紀律和規矩劍指問題、振聾發聵
- [ 01-09]習近平主政中國三年一舉擊碎的國外流言
- [ 01-09]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中第一次公開發表的是哪些
- [ 01-09]習近平講話新添5個動詞闡釋五大理念|開局的開局:李克強的最大關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