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證核電安全?”“中國核電如何‘走’出去?”日前,由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核應急辦等組織的中央媒體走進中國核電企業集中采訪活動順利舉行,記者團走進多家核電企業、核電站,近距離接觸核能。 安全有保障,滿足國際最高安全要求,在很多安全指標上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 核電站安全一直是公眾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國的核電站如何確保安全? 記者團跟隨專家來到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的“華龍一號”模型前,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繼介紹,假如遇到類似福島核事故震級的地震,“華龍一號”完全能夠抵御。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聯合研制的“華龍一號”滿足國際最高安全要求,全面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較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甚至在很多安全指標上還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 “華龍一號”認真吸取福島核事故的教訓,采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以非能動作為能動系統的有效補充,為核電安全運行提供多層安全保障。所謂非能動安全系統,通俗地說,就是在電站完全失去電力供應的情況下,在重力和密度差的作用下,自動開啟一系列保護措施,采用預先儲存在一定高度的水來冷卻堆芯,長達72小時,確保堆芯安全。 不僅如此,“華龍一號”反應堆采用的177堆芯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芯”,在提高發電功率10%的同時,還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 核電站的另外一大風險來自飛機的惡意撞擊。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過去設計的核電站一般可抗小型飛機的撞擊,“9·11”事件之后設計的三代核電機組都可以抗商用大飛機撞擊。 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即便其中一套系統失效了,還有其他的措施來保證核電站安全,這就是縱深防御的理念。中國首次用這種方式來驗證核電站的安全,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具有開發這種驗證平臺能力的國家并不多。 核電廠最少設有5道堅固防線,萬一發生核事故,應急體系將保障不對外界構成危害 在福建福清核電站,記者們冒雨采訪。核電站破例安排記者們進入4號機組,讓大家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核島,近1米厚的鋼外殼給人帶來安全感。 其實,像這樣厚實的安全防線不止一條。國家核應急辦公室副主任姚斌介紹,核電廠最少設有5道堅固防線。第一道,保證設計、制造、建造、運營等質量;第二道,嚴格執行運營規程,遵守運營技術規范;第三道,自動啟動核電廠安全系統和保護系統;第四道,啟動事故處理規程,實施事故管理策略;第五道,啟動核事故應急體系,進行場外應急響應。 在全世界已經發生的三哩島、切爾諾貝利和福島3次核事故中,有兩次即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都是因為操作人員判斷錯誤和操作失誤造成的。所以,花重金培訓操縱員,成為安全防線的重點。 在培訓樓1號模擬機房,運行一處值長王必勇介紹說,操縱員在業內有一個外號叫“黃金人”,足見其培訓投入之大。一個價值上億元的核電模擬機只能對應一座核島,而且只能培養十分有限的操縱員。操縱員合格上機后,每年還要定期接受培訓和十分嚴格的考核。 核應急作為核電站縱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設法在發生核事故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將放射性危害降到最低,有效保護工作人員、保護公眾和環境安全。 應急中心是一座十分堅固卻沒有任何窗戶的大樓,在指揮大廳,桌上擺滿了密密麻麻的電話,顯示屏可以實時監視核電站。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座大樓不僅可以和外界保持通訊暢通,還具有獨立的送風系統,儲備了可以滿足100多人使用一個月的食物、水以及生活用品。一旦在核事故發生后,這里將承擔起應急指揮中心的任務,將危險嚴格控制在核電站內,不對外界構成任何危害。 |
相關閱讀:
- [ 01-03]高鐵核電衛星等受歡迎 中國在亞洲出口產品邁向高端
- [ 01-03]高鐵核電衛星等受歡迎 中國在亞洲出口產品邁向高端
- [ 12-31]福清核電1號機組成功實現換料大修
- [ 12-30]能源局:2016年要穩妥推進一批新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
- [ 12-30]福清核電1號機組 首次換料大修順利結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