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談官員爭斗 很可能演變為派系之爭
2015-12-21 07:41:2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工作分歧根子上離不開“權”“利”二字 從媒體的分析來看,官員之間的分歧無論是人事安排意見不統一,還是接待費用報銷扯皮,抑或是爭位子等,都屬于工作層面的問題。就官員個體而言,相互之間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好說好商量,通過平等、真誠的溝通交流,任何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對于少數官員寧愿選擇訴諸暴力,也不愿選擇心平氣和溝通的行為,河南行政學院教授王愛英認為,是因為他們把名利看得太重,沒有一個正確的權力觀。 一些官員尤其是正職、一把手家長習氣嚴重,說話辦事不尊重下屬,將“一把手負責”異化為“一把手說了算”,把班子其他成員的不同意見看成是“唱反調”、不配合、搞不團結; 一些官員在工作中權力心過重,與人勾心斗角,表面上你好我好一團和氣,背地里卻想盡辦法拆臺使絆子;有的相互之間實施“冷暴力”,不對抗但也不合作,形同路人。這些都為工作分歧和矛盾埋下了隱患。 專家表示,當雙方的分歧和矛盾協調不好、明規則甚至連潛規則都無法達到平衡的情況下,工作分歧和沖突往往會迅速演變成內耗和爭斗。 官員之間的這種內耗和爭斗,往往殃及下屬。 據報道,某央企原董事長與總經理不和,董事長就趁總經理出差時任免干部。一位央企中層抱怨,“一旦董事長和總經理發生意見沖突,就會逼著我們站隊,苦不堪言。” 這樣的內耗和爭斗,很可能演變為派系之爭,進而延伸到雙方染指的領域,異化一地的政治生態。 妥善化解分歧是官員應有之德 官員的權力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權力行使的過程中,班子成員之間、上下級之間的分歧和矛盾如若不能妥善解決,就會引發內耗和爭斗,導致部門權力的運行出現梗阻,行政效率低下。 成都市委黨校教授劉益飛認為,官員發生的內耗和爭斗,表明一些官員在處理、協調工作分歧和矛盾時,還不善于使用正常的制度機制,或者制度機制還不完善。 劉益飛建議,官員之間在工作上有了分歧,可以坦誠相待,通過民主生活會、正常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交心談心等解決,而不是走非正常渠道,或以權壓人,引發后患。 此外,向組織尋求幫助,請求組織予以仲裁,也是合理化解工作分歧的另一種有效途徑。 如對成見性、宿怨性分歧,可以由黨組織負責人“協調式”仲裁;對原則性、功利性分歧,可以由上級黨組織“決策式”仲裁;對政策性、業務性分歧,可以由有關部門“解答式”仲裁;對服務性、落實性分歧,可以由群眾“表決式”仲裁。 這對于避免產生工作沖突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如何進一步將官員之間的工作分歧、沖突乃至不正常的明爭暗斗,轉化為積極、健康的實績競爭,促進工作開展? 專家表示,一方面要破除官僚主義、搞一言堂等潛規則的影響,明晰權力界限,推進依法行權和權力公開,使官員各司其職,接受群眾監督。另一方面要官員加強自我修養,正確認識和理性對待工作分歧。 《領導科學》雜志副主編聶世軍建議,當客觀上的分歧和沖突無法避免時,最好的處置策略就是開誠布公、坦然面對,和緩細致地闡釋分歧、表達良好意愿,最大限度地消融因意見分歧而產生的誤解和冷待。 其實,面對工作分歧,官員只要把脾氣、性格和品質、工作理念區分開來,理性面對分歧、理性化解分歧,抑制和杜絕意氣之爭,就必然能使分歧成為激發工作創造性、加深相互了解和相互欣賞的契機。(徐輝) |
相關閱讀:
- [ 12-21]官員何以“聽到真話”很難
- [ 12-21]三類官員難逃“主體追責” 下屬腐敗一把手坐不穩
- [ 12-20]中紀委機關報:官員升任重要崗位后想聽真話不易
- [ 12-18]漳州檢驗檢疫局供港蔬菜基地順利通過香港食環署官員檢查
- [ 12-18]“懺悔求樣本”的落馬官員能有多少悔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