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不均衡影響普通高中發展 “現在考個好高中比考大學還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郄先生說,當地高中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差距太大,學生初中畢業后能進入好高中就意味著能上不錯的大學,否則“上不上高中結果都是一個樣”;而職業高中辦學水平普遍較差,沒人愿意讓孩子去浪費時間。因此,“中考成為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目前,一些普通高中在發展中面臨著嚴峻的債務危機,成為高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大瓶頸。例如,近年來,山西各市縣大力發展普通高中,不少高中舉債辦學,目前正被債務纏身。一些學校對擇校生收費較高,國家要求取消普高擇校生的政策對這些學校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一些普高校長甚至直言,照此下去,學校再過兩年恐怕就難以運轉了。 在許多地方,普通高中的政府經費主要是保障教師工資,而辦學經費以學費為主。洪洞縣某高中校長說,現在高中收費連維持學校正常運轉都達不到了。該校共有1000多名高中生,一年收費不到100萬元,但一個冬天的取暖費就要40萬元。 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指出,雖然普高的資源大體能滿足需求,但是離滿足學生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還有距離。高中校與校之間的差距很大,比如山西有300多所公辦高中,大概只有1/3能達到優質的標準。同時,普高教師結構性短缺,高考學科的老師相對充裕,但是非高考科目學科的老師較為短缺。而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諸如理化生等一些學科老師短缺的現象也凸顯出來。(采寫記者:王菲菲、袁汝婷、賈立君、趙葉蘋、許祖華、許茹) 從普及到免費:走進先行先試地區 半月談記者 目前,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在內,全國有不少地方已經試點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這些先行先試的地區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在推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免費高中教育時又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對此,半月談記者走進山西、內蒙古、湖南、海南等地的試點市縣展開調查。 山西:免費是福音,優質是剛需 山西古縣從2011年9月開始實施免費高中教育。副縣長陰和平告訴記者,當時有一些學生因為高中學費問題,就輟學不上了。當年縣里財政相對富裕,財政收入達到了11.8億元,古縣于是開始實施免費高中教育,將學生的學費、住宿費、書本費等全免了。 古縣一中校長李愛忠說,以前學費是每年800元,住宿費400元,書本費1000元左右。“免費高中,減輕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對貧困學生是個福音。” 古縣一中的學生郭晉男來自石必鄉賈村,現在讀高二。“感覺心理負擔小了,才能安心學習。”郭晉男說,家里是種地的,年收入不到一萬元,有個弟弟讀小學6年級,父親身體不太好。正因為有免費高中,他才能繼續讀書,還能享受一年2000元的助學金。 然而,對于免費高中政策,山西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雖然這是一項民生工程,但就山西情況來看,家長對高中的需求不是免費,而是優質。對于家庭困難學生,國家已經有每年2000元的資助。建議將用于免費高中的錢用在提高高中教育軟硬件設施和辦學水平上,這才是家長和學生真正的需求所在。 內蒙古:群眾叫好,少數旗縣叫苦 對于整個內蒙古自治區來說,高中免費教育不是新鮮話題。“這是一個從少數民族學生逐步擴展到所有學生的免費教育過程。”自治區教育廳財務處副處長義德仁說,2010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翌年春季起在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基礎上,對全區普通高中蒙古語、朝鮮語授課學生,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漢語授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教科書費“兩免”政策,到2012年實現了對全區所有高中學生的免費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5年,內蒙古每年投入高中階段“兩免”經費10多億元,共計79.67億元,年均有67.4萬名學生受益。內蒙古把免費教育作為民心工程持續實施,已成為一種常態,許多百姓稱這一惠民政策為“福利教育”。 盡管免費政策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但多數盟市政府表示劃撥配套資金甚為吃力,一些財政收入只有幾億元的旗縣政府則表示“苦不堪言”。同時,近年高中階段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使一些學校形成較多的債務,越是重點或示范性學校債務越多。目前,個別盟市高中階段學校債務已達數億元,單憑地方財政和學校自身化解這些債務難度很大。 記者采訪時,普通群眾對高中免費“一片叫好”,而教育主管部門的一些人則不愿談這一問題。內蒙古教育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表示,當地高中免費教育政策“走得有點早”,特別是在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之下,“顯得太超前,地方財力很難跟得上”。他認為,通過免費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尚需國家統籌、頂層設計。 湖南:教育融資緩解財力緊張 2012年8月31日是湖南韶山學校高一新生劉宇新最高興的一天。這一天,她不僅和同學們一樣免交了上千元的學費,學校還根據她家庭困難且患有慢性腎炎的情況,免收了她的雜費、住宿費、伙食費,并且騰出單間宿舍,讓媽媽陪護她。 就在當年,韶山成為湖南省首個實現12年免費教育的縣級市。韶山現有普通高中一所,有學生900多人;職業高中一所,即韶山職業中專,有學生近1000人。按照市政府2012年出臺的政策,無論是本地學生還是外籍學生,只要在韶山就讀普高和職高,學費全部免收,每人每學期在1000元左右。 實現免費教育,投入是關鍵。韶山盡管地方小、人口少、可用財力十分有限,但市委、市政府寧可勒緊褲腰帶,也要確保教育投入到位。比如,2012年韶山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為68365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為16528萬元,占財政支出的24.2%,比2011年增長了7.9%。 值得注意的是,韶山在加大財政投入之外,還加大了教育的融資力度。2011年和2012年,韶山先后引進華潤集團、歐雅教育集團、九龍集團、盤龍集團、惠天然集團以及江蘇姜堰市、廣東廣州市、深圳市等城市項目資金1億多元,全部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轄區內基礎教育的硬件條件,提升了整體教育質量。 海南:不僅免費,更注重中職提質 海南一些市縣自2007年開始,就試點開展高中階段免除學雜費工作,陵水、昌江、澄邁、五指山、定安等多個市縣已先后試點并執行多年。海南還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中職免費覆蓋面逐年擴大,今年起全面覆蓋,注冊貧困學生還能得到生活補助。 為打通職業教育上升通道,從2015年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對通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及招生試點項目升入高職院校(含本科)的中職畢業生,給予每人5000元的學費補助。海南的職業教育已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向內涵質量提升的轉變。 近5年來,海南各類職業院校共培養畢業生26萬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8年高達95%以上。在酒店服務、旅游服務、烹飪、護理等領域,海南6成新增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 職業教育在海南正悄然改變著一個個學生、一戶戶家庭、一個個鄉村的命運。“沒想到上職校也能這么有出息,不僅自己家里的條件改善了,還能幫助鄉親們。”海南省農業學校2012屆植保專業畢業生陳忠凡非常自豪。他當年選擇中職并不被親朋好友看好,如今他已經是陵水縣光坡鎮農業科技110服務站負責人。目前,陳忠凡所經營的服務站,年銷售額高達300萬元,實現年利潤50萬元,他本人也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采寫記者:王菲菲、賈立君、袁汝婷、趙葉蘋、許祖華、許茹) |
相關閱讀:
- [ 08-04]中招普高錄取通知書11日后分發 第三批錄取結果6日公布
- [ 07-28]龍巖新羅公布中招錄取分數線 今年普高不招擇校生
- [ 07-26]福州中招供需見面會昨舉行 市區三所普高受熱捧
- [ 07-25]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可申領補貼 每月20日前受理材料 廈門中招第二批普高最低投檔分數和位次昨晚公布
- [ 07-25]廈門中招第二批普高最低投檔分數和位次昨晚公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