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了為期5天的訪非之旅回到北京。至此,今年中國外交圓滿收官。2015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中國領導人的出訪步伐依舊是馬不停蹄,63天23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問,帶來的是數百項經貿大單、數十份雙邊聲明和數不清的利好消息。今年中國外交有哪些新成就、新特色,取得了哪些新突破,京華時報通過統計數據為讀者曬曬今年的外交成績單。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兩大戰略沿線成出訪重點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今年3月,中國政府制定并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通過數據分析,今年中國領導人出訪的國家中,“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自然成為重點。
習近平今年首次出訪的便是被稱作中國“鐵桿朋友”的巴基斯坦,當時有媒體將此訪稱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合作的開局之旅”。訪巴期間,中巴經濟走廊得到落實,并首次明確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地位——“一帶一路”的首個旗艦項目、“一帶一路”重要融資支持平臺、“絲路基金”實現的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早在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巴時,就提出中巴共同建設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中巴經濟走廊,內容包括籌建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將惠及沿線、乃至巴全境的經濟。而這條經濟走廊,正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
東南亞國家因地緣接近,自古以來都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習近平曾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越南就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規劃與“一帶一路”計劃高度重疊。而就在上個月,習近平訪越,兩國就兩大戰略對接達成共識,并簽署了一系列相關領域的合作文件。
此外,上個月習近平東南亞之行的另一站——新加坡,也對“一帶一路”戰略一直給予積極評價,認為其能促進東南亞、東亞、中亞與歐洲之間的國際合作。訪新期間,雙方簽署了金融、教育、科技、城市治理等一系列務實合作文件,并有望再推出大型合作項目,與“一帶一路”等戰略有機結合。
影響波及全球獲積極響應
事實上,“一帶一路”戰略并非只有沿線國家受益,它的影響已波及全球。
今年9月,習近平開啟任內首次訪美之旅,其間,習近平多次發表講話提到“一帶一路”。習近平指出,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中國也要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我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設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而不是要謀求政治勢力范圍。“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我們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在今年的出訪中,習近平向世界展示了“一帶一路”是源于古絲綢之路但不限于古絲綢之路,地域范圍上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在“一帶一路”合作發展中,中國是持開放態度的。
在訪問英國期間,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再次闡釋了“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多元的、共贏的,“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對此,英國深以為然,在歐洲國家中,英國是較早提出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之一。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英方將積極研究同中方加強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英國已基本明確,將加入這個偉大倡議。
作為具體項目,訪英期間,習近平到訪了位于倫敦的國際移動衛星公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已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簽訂一項協議,后者將為中國“一帶一路”的現代“絲綢之路”提供通訊服務。
截至目前,“一帶一路”范圍涉及長度已至少達9000公里。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表示,英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不僅具有示范意義,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國際格局的變遷和全球化新模式的開啟。
□關鍵詞 經貿合作
首筆大單落定巴基斯坦
“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在中國領導人的歷次出訪中,這句話被一次次反復提及。2015年全年,中國領導人14次出訪中,每次都能達成超過百億美元的經貿大單,這些遍布全球的“大單”不僅釋放了國內富余的優質產能,也為中國與各國找到了一條互利共贏的合作新模式。
今年的首筆“大單”毫無意外地落在了巴基斯坦。習近平訪巴,帶來了46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兩國在一天之內簽署了51項協議和諒解備忘錄,宣告5項重大電力工程破土動工。為詳細闡釋“這筆投資規模有多大”,巴基斯坦《黎明報》列舉了該國從2007財年到2014財年各年度獲得的外商直接投資數據,總結稱,中國領導人此訪帶來的投資額是巴過去8年里獲得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三倍。
同時,習近平出訪哈、俄、白三國,中方與各國簽訂了不少項目或合作“大單”。在俄羅斯,習近平與普京一天之內就見證了32份合同簽署,總價值高達250億美元。其中涉及基礎設施的部分,就有中方為俄羅斯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貸款,包括中國將為莫斯科-喀山高鐵建設項目融資3000億盧布(約合370億人民幣)。
盡管目前中國與白俄羅斯“大單”細節仍未披露,但據中國官員估計,中白兩國簽下的單子總價值可能高達157億美元。
最有意思的是,當簽字儀式開始時,有趣的一幕出現了。中國方面,外交部部長王毅、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浙江省省長李強、江蘇省副省長張雷、四川省副省長甘霖、甘肅省副省長李榮燦等省部級官員排隊組成“中國隊”出場,對應的是白俄羅斯方面的高級官員。據媒體報道,這樣的場面連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本人都沒見識過。“還是頭一次看見這樣一種大家排著隊來簽署文件的簽字儀式,真是令人激動。”盧卡申科說。
大額訂單現身英國美國
今年9月,習近平首次訪問美國,雙方達成廣泛共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涉及五大類問題49項內容。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的航空公司和飛機租賃公司與美國波音公司簽署總數為300架的飛機采購協議。
令人激動的大單還有10月底的英倫行,習近平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舉行雙邊會晤。這是習近平主席訪英的重頭戲,標志著英倫之行進入實質性議題。中英兩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當天也宣布再結碩果,雙方共達成約150項合作協議,涉及金額約400億英鎊(約3916億元人民幣),涉及零售、能源、金融服務、航天產業,將在英國創造3900個就業崗位。
此外,作為中國裝備“超級推銷員”的李克強今年也頻頻出手。6月,李克強在出席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時順訪比利時,在比利時全程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見證了互聯互通、金融、通訊、微電子、教育等12項雙邊合作文件,金額超過180億歐元。
歐洲大單從來都不能缺席的法國今年也不例外,李克強首次訪問法國“53項協議擺在桌上”——法國媒體如此寫道。中廣核集團、中核工業集團與法國電力公司(EDF)及阿海琺集團(AREVA)兩家全球知名核電公司簽署相關協議,助力中國核電進一步“出海”,其成果當年顯現,中國順利拿下英國核電站項目。
在拉美四國之行中,李克強一如既往地馬不停蹄,百億大單更是如影隨形:在巴西,35項合作文件,總金額超過270億美元;在哥倫比亞,12項合作協議涉及基建、產能、援助等多個領域;在秘魯,10項合作文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兩洋鐵路;在智利,兩國簽署《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有媒體統計,總理拉美四國行簽署的基建、產能資金及項目,實際項目及意向協議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
□關鍵詞 全球反腐
國際反腐合作陸續開花結果
“中國反恐沒有什么‘紙牌屋’”。——今年9月,習近平首次訪美期間,首次發表演講對反腐等敏感問題毫不回避。不論是去年北京APEC織就的第一張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還是第一份《北京反腐宣言》的通過,中國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中對中國反腐和國際反腐合作的立場從未發生改變——“反腐沒有紙牌屋,反腐沒有休止符”。
在9月的訪美行程中,習近平在西雅圖首次發表講話指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是及時順應人民的要求,“其中沒有什么權力斗爭、沒有什么紙牌屋。”中國愿與世界開展反腐合作,也希望與美國能加強合作,讓腐敗分子在海外永無避稅、避罪天堂。
京華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中國領導人對國際反腐合作的重視,在今年已開花結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年3月,美國加州聯邦法院宣布受理檢察官以涉嫌欺詐、洗錢等罪名起訴中國外逃貪官喬建軍及其前妻趙世蘭的案件,趙世蘭被捕,喬建軍被美執法當局通緝,這也成為首名被美批捕的逃美腐敗分子。美國媒體發出這樣的聲音——趙世蘭案是中美在抓捕罪犯方面進行有效合作的新突破。此次案例發送一個信息,美國也許再也不是中國貪官的天堂,不管他們會帶來多少錢。
今年3月,最高檢反貪總局證實,中方已向美方提供了一份追逃“優先名單”,并要求美方協助追捕。美國國務院表示,鼓勵中方提供強有力證據和情報,確保美執法機構調查和起訴涉嫌腐敗的案件。
4月初,中國公安部與美國國土安全部首次部級會晤在北京舉行,正式建立了遣返長效會晤機制。雙方同意精簡遣返收到最終遞解令的中國公民的流程。
6月22日至24日,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舉行,兩國重申在G20框架下就打擊跨國賄賂、拒絕避風港、資產返還、提高公共領域廉潔性等方面所作承諾。
9月中旬,中美兩國司法執法和外交等部門密切合作,將潛逃美國14年的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楊進軍強制遣返回中國。這是我國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取得的重要戰果,也是美國首次向中國遣返公開曝光的“百名紅通人員”。
而就在前天,“百名紅通”嫌犯,涉嫌貪污受賄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黨委書記、河南省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長黃玉榮,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迫于壓力主動回國自首。
□關鍵詞 反恐合作
中國提全球反恐“四大原則”
從年初的巴黎《查理周刊》雜志社恐襲案,到年底的巴黎恐襲事件,“反恐”——成為今年全球年度關鍵詞將毫無疑問。
巴黎恐襲發生后,習近平第一時間向法國總統奧朗德致慰問電,他用“最強烈的譴責”這一措辭表達對恐怖分子的憤慨。同月底,巴黎氣候大會如期召開,習近平出席。
恐怖主義是全世界共同的敵人。習近平曾在多個國際場合提到:恐怖分子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們要對恐怖主義“零容忍”。在金磚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上,習近平更指出:恐怖主義已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嚴峻和急迫的安全挑戰。習近平提出,有些國家以“反恐”為名行“單邊主義”“干涉主義”之實。在國際反恐新階段,希望類似的悲劇不要再度重演。
就在巴黎恐襲事件發生后僅2天,G20安塔利亞峰會在土耳其召開,反恐無疑成為最重要的話題之一,習近平指出,國際社會應該致力于從政治、經濟等方面解決恐怖主義根源問題,實現標本兼治。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是全球性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我們應該加強聯合國在國際反恐行動中的協調作用,形成反恐合力。
從一系列表態可看出“中國反恐方略”的四大原則:一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二是要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組成反恐統一戰線;三是要多種手段并用,注重標本兼治;四是不要搞雙重標準。
按照上述原則,今年8月4日,中美第二次副外長級反恐磋商在北京舉行。中美雙方就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反暴力極端主義等共同關心的問題坦誠交流并達成共識。中美雙方也共同商定把這次反恐磋商的合作成果列入習近平9月訪美合作清單。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京華時報制圖謝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