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互利合作絕不是“新殖民主義”
2015-12-03 13:01:2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12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國際上有少數人在非洲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新殖民主義”,質疑中國對非洲合作的真實意圖。這些論調和質疑成不了主流,相信的人很少,因為這些很不負責任的論調和質疑完全不符合中非關系現狀。 眾所周知,歷史上一些西方國家對非洲國家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瘋狂掠奪資源。直到今天,決定非洲多數國家經濟命脈的重工業、礦產業等領域仍然被西方跨國公司所操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一直無私地援助非洲。進入新世紀以來,中非經貿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國際對非合作的一大亮點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但是,隨著中非關系日趨密切,對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質疑聲不絕于耳。一些西方輿論歪曲我對非洲的正常合作,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新殖民主義”,質疑中國。這些論調和質疑不以事實為依據,完全無視中國與非洲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堅實基礎上的,多年來一直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中非合作是雙方自愿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建立的伙伴關系,互利共贏是中非合作本質屬性。歷史上中非都曾飽受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掠奪,當前又都面臨著逆水行舟的經濟發展重任。正因為如此,中非雙方格外珍惜各自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中非雙方都認同自身為發展中國家,始終本著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務求合作共贏促進雙方的經濟發展,惠及雙方人民。這也是中非合作與西方“新殖民主義”的根本區別。 中國比一些西方國家更重視非洲本身的關切,重視非洲自身發展能力的建設,強調非洲的發展首要依靠其內生變量。更多從非洲角度考慮問題和“信守承諾”是中國對非合作的基本保障。中國對于非洲的承諾件件落實,而一些西方國家對非承諾卻往往停留在口頭上。中國對非投資支持非洲創造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增強了自身“造血”功能。中國對非洲援助規模持續增長,無私幫助非洲減少貧困,改善民生,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中國企業發揮效率和質量優勢,與非洲建設者攜手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破解發展難題?;A設施建設的落后是阻礙非洲發展的瓶頸,一些西方國家由于投資額度大、利潤相對微薄、投資周期較長,較少投資于該領域;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卻一直致力于援助或投資建設非洲的基礎設施,為非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在全球跨國投資銳減的情況下,中國對非投資仍持續增長。在非洲國家面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中國通過提供優惠信貸和出口買方信貸等方式,支持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中非經貿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中非雙方均獲益匪淺。中非雙邊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進入新世紀以來,中非貿易額快速增長。201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220億美元,是2000年的21倍,中國連續6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15年來,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年均增長37%,投資存量超過300億美元,是2000年的60倍以上。 事實勝于雄辯。隨著中非合作的深入,那些無視歷史與現實,別有用心兜售所謂“中國威脅論”、“新殖民主義”,毫無根據質疑中國對非洲合作真實意圖的偏見言論,會越來越沒有市場。當前,發展仍然是非洲最迫切的問題。堅定不移地推動中非經貿合作提質升級,符合中非雙方的利益和需求。希望國際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非洲發展,多為非洲的發展做些實實在在的事。 |
相關閱讀:
- [ 12-01]三大亮點助推中非關系升級
- [ 11-30]中非關系全面發展迎來新機遇——訪中非合作論壇中方后續委員會秘書長林松添
- [ 11-30]可持續發展的中非關系
- [ 07-25]坦贊鐵路,中非關系的豐碑
- [ 08-07]外交部回應美方涉中非關系言論:希望美方理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