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在當下 ——記“中國夢”的提出
2015-11-28 15:53:09??來源:學習經典 責任編輯:張海燕 劉寶琴 |
分享到:
|
夢在當下 ——記“中國夢”的提出 11月29日,是習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國夢”三周年之際。如果說在三年前,“中國夢”,或許還是一個令世界生疑、令人民不解的模糊詞匯;那么三年后,“中國夢”的實現輪廓已經清晰在目。 短短三載,當然還遠遠不夠一個舉手生風、舉步驚雷的古老大國編織成形它宏遠的夢想,然而中國在向夢進發的星夜兼程中,已經足以令世界驚詫聚焦,令人民歡欣鼓舞。 (一)古今的夢 有些觀點曾稱,中國人歷來注重現世而缺少“夢”的精神。其實在中國文化里,對夢的向往并不缺乏: “莊周夢蝶”以奇幻寫哲思,表達著人心的自由自在、空靈寫意; “牡丹亭”一夢以唯美寫剛烈,傳遞著人生的至情至性、信念堅定; “夢筆生花”以李白為型歌頌過人才情; “紅樓夢”以上帝視角俯瞰人間百態…… 在中國文學里,夢是灑脫自在而充滿隱喻的,是虛實結合而內涵萬千的。 然而在后來,在中國歷史中,民族的夢卻是沉重的,是艱難的,甚至是危機四伏而血淚交織的。近代以來,中國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落后于人,積貧積弱,四面楚歌。 面對岌岌可危的山河潦倒,面對遍體鱗傷的家國現狀,此時的民族夢,不再只是個別文人案頭的一份書寫,而是擴大成為國人心底共存的一種隱痛:夢祖國繁榮昌盛,夢中國雄風重現。 戊戌變法,懷揣著理想主義者一份變革維新的中興之夢; 洋務運動,殘存著清王朝最后一次救國圖存夢; 辛亥革命,吶喊著恢復中華的獨立夢…… 這些夢,有些破滅了,有些夭折了,有些夢過就碎了,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以收拾舊山河的形象再一次站到世界面前,我們民族的自強夢,才于苦難中正式開始。 一個百廢待興的大國要實現夢想,并不容易:建國三十年,主要以穩定政權為最高任務,這個階段,我們更多仿照的是蘇聯模式;改革開放三十年,主要以發展經濟為時代命題,這個時期,我們更多學習了歐美模式。中國俗話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群經之首《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社會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起伏式前進的,經過了政治和軍事的剛性命題,就要有經濟和文化的柔性主題,剛柔并濟、陰陽平衡。所以我們欣喜地看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國強和民富的基礎打下之后,“文昌”將成為未來的主角;自中國人民的生存家園和物質食糧得以滿足之后,精神家園和精神食糧也真正受到重視、逐漸得以富足。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這個轉折點上,未來的歷史征程,就是我們社會開始回歸和重拾中國模式的時代!習近平主席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向世人宣告了“中國夢”的開啟,—— 這個夢,就是中國模式的回歸,是中國自信的重拾,是中國話語權的強調,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端,是對每一個中國人幸福夢想實現的承諾! (二)有幸的夢 何其有幸,我們所面臨這個“中國夢”,是全面的。它不是在山河殘破、生靈凋敝時的一個夢影,血淚斑斑而希望渺茫; 它是包涵著國強、民富、文昌等全面要素而穩健走向了復興之路,不再是一條腿走路或厚此薄彼的單項沖鋒。 何其有幸,我們所見證的這個“中國夢”,是有力的。它不是稚齡孱弱學步時的照搬他國模式,也不是成長經驗不足時的自我斗爭消耗, 它是一份文化自信的從容不迫、是一種道路堅定的不疾不徐。就像習近平主席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具備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夢想的實現才信心十足,實力充足。 何其有幸,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中國夢”,是擲地有聲的。它不是高喊口號而難以落實的不接地氣,也不是理論高調而措施空泛的后繼乏力,它是切實地用家國大夢對接著每個人的個體小夢。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strong> 在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夢”里,有一個小小的我,但是大大的國家聽到了,它知道我的夢不容忽視;也有一個小小的你,大大的中國也聽到了,它知道你心底的夢就是它遠方的夢。 (三)你我的夢 幾十年來,就在中國的夢開始得跌跌撞撞的那些年頭,正是“美國夢”風靡全球的歲月,多少人向往那個在舊中國淪于戰火時早一步發達起來的國度,被大洋彼岸的夢境吸引,急切切地投奔過去,即使在那個夢境里也會困難重重。 而當下,中國已經開始從世界秩序的跟隨者轉變為引領者,這個國力轉變的過程,就是厚積薄發而華麗轉身的過程,就是“中國夢”華彩開篇的重要過程。 就在這樣一個歷史機遇的偉大轉折點上,我們的同胞,難道你不愿意親身見證盛世到來的榮耀?難道你不愿意親身參與夢想追尋的榮光?難道還要沉迷于遠方那個舊夢的日漸衰落而不愿意投身眼前這個新夢哪怕是辛苦卻欣欣向榮的開始? 既然時代將我們投放在這里,就必定有我們該去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歷史的承前啟后中,“中國夢”的行進,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過程;在國際的驚疑眼光中,“中國夢”的達成,就是厚德載物的和平理念?!爸袊鴫簟钡奶鞎r、地利都已具備,而我們每一位個體公民為祖國的堅守與貢獻,就是“人和”的要素。 唐詩說“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夢的花香靠你我一同栽種,守土有責,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夢想開花,不是靠袖手而冷眼旁觀,是靠堅守而積極有為。與其“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云”,不如相信和開發自己家園的沃土,那時,“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p> “中國夢”,就長在你我腳踏的土壤上,如果有一天耕作過后,發現與它不期而遇、收獲滿懷,那是因為,“中國夢”的內容本就關系到家家戶戶,它從來都不曾遺忘土地上的每一位家人。千家圓夢,國之幸哉;幸甚至哉,夢在腳下。 (文 | 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 |
相關閱讀:
- [ 11-26][絲路故事]一個埃及人的中國夢
- [ 11-16]卡里莫夫·拉沙德:一個阿塞拜疆青年的中國夢
- [ 11-15]亞歐會議首屆青年峰會舉辦 中國夢牽手世界夢
- [ 11-15]亞歐會議首屆青年峰會舉辦 中國夢牽手世界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