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財辦副主任:經濟下行“病根”在供給問題
2015-11-19 07: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丁棟)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8日在北京表示,當前經濟下行的問題,雖然也有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不在需求側了,“病根”在于供給體系和結構的問題。 在當天舉行的“《財經》年會2016:預測與戰(zhàn)略”上,楊偉民發(fā)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一直實行擴大內需的戰(zhàn)略和政策,但目前經濟下行,工業(yè)品的價格在持續(xù)的下跌,企業(yè)效益下滑,這些問題已經很難再用需求不足來解釋,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投資的效果開始遞減。 “我們觀察經濟問題看到病癥很重要,但是找準病根可能更加重要,”楊偉民指出,中國的供給體系和結構存在六個方面的問題,從而帶來了經濟下滑、投資減速、價格下跌和效益下滑等。 他解釋稱,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具有外向型,現(xiàn)在外需減少,有些產能過剩,轉向內需,但需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有些甚至可能無法轉向內需。 其次,過去主要面向低收入群體的供給體系,沒有及時跟上國內中等收入群體迅速擴大而變化了的消費結構。大家都看到的一個事實是,同一件產品出口的品質就高一些,賣給國內的品質就差一些,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體出國買“中國造”。 第三,過去供給體系能適應排浪式消費,但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比較差,總量上產能沒有問題,但結構上存在著花色、品種、規(guī)格、安全性等滿足不了消費需求這樣一些問題,所以有些消費流向了國外。 第四,有些產業(yè)的產能已經達到了物理性的峰值,需求很難消化現(xiàn)有的產能。有些產業(yè)達到了資源環(huán)境約束的承載能力峰值,如果以全球消費量為產能峰值的話,我們就不得不忍受更加嚴重的霧霾。 他指出,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最重要的一點,企業(yè)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過快,有些方面的成本,不僅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甚至高于高收入國家,削弱了企業(yè)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yè)的盈利能力。 楊偉民表示,在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以后,發(fā)展的思路和政策必須與時俱進,中共中央“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新常態(tài)下的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完) |
相關閱讀:
- [ 11-02]血壓居高不下 病根竟在腎上腺
- [ 10-29]“連坐”整治高空拋,沒找準病根
- [ 08-31]治療“男女比例失調”,需找準病根下藥
- [ 08-28]旅行社給游客分等級,監(jiān)管軟弱是病根
- [ 08-28]破解鼓浪嶼“墻”上難題 必須找到深層“病根”
- [ 08-22]“導游小費”難推廣,得先找出病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