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養老院的"空與擠":養老院的床到底咋閑的”
2015-11-18 08:08:32??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二問 公辦養老院到底誰該住 記者:兩難境地如何解決?我們現在到底需要怎樣的養老院? 王莉莉:解決目前的兩難境地,關鍵是要大力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的轉制改革,加快養老服務的市場化進程,這是大勢所趨。換句話說,養老機構也要“調結構”,力度應該逐漸加大。 首先,大力發展城區中小型和小微型養老機構,以小補大,疏通、壯大毛細血管,滿足老人的細微需要。其次,要重點發展養護型養老機構。政府投資建設的養老機構,應當以養護型養老機構為主,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鼓勵社會力量重點投資建設養護型養老機構。 同時,要推動農村敬老院轉型發展。改進服務設施,增加康復護理服務功能,提升管理服務質量,農村敬老院要向農村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轉型發展。 記者: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需求越來越多,養老資源應該怎么進行合理配置? 王莉莉:關鍵是要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標準和評估機制。國際經驗表明,依據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及相應服務功能對其進行分類管理,是管理養老機構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類分好了,下一步就是盡快明確公辦養老機構的定位與服務對象標準,哪些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購買的公辦養老機構服務,要有明確的標準。 與之相配套的是,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評估標準,包括身體狀況評估標準、經濟狀況評估標準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標準等,從健康、經濟兩個方面界定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以及公辦養老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的不同功能定位和服務對象。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進程,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 根據不同類型養老機構的入住對象和服務內容需求等項目,可以將養老機構劃分為自理型養老機構、助養型養老機構、養護型養老機構三類,針對不同養老機構的服務范圍,確定不同的監管標準,同時引入第三方監管,并根據不同健康狀況、經濟狀況的老年人實施不同的補貼標準或購買服務標準,將養老資源進行科學公平合理的配置。 三問 要郊區化還是要社區化 記者:在養老體系中,養老機構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王莉莉:養老機構是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的老年人服務組織,主要服務對象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養老機構的定位主要是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專業化養老服務的重要平臺,也是照護服務連續體的重要環節。 照護服務連續體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概念,是指在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的連續過程中,為了滿足老年人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而產生的一系列專業化服務的組合。隨著這個照護服務連續體不斷向末端延伸,其照護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就越來越高。 養老機構作為為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重要載體,是這個照護服務連續體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著重為連續體上的末端老年群體提供服務。 記者:農村有大量留守老人,城市有眾多空巢老人,他們的養老需求只能由養老院實現嗎? 王莉莉:對于農村留守老年人來講,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保障水平,提高其養老服務購買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動農村敬老院轉型發展。 對于城市空巢老年人來講,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發展小型化、社區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來解決。 從我國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和國際養老機構發展趨勢看,就地養老是大勢所趨,近年來不斷加劇的養老機構郊區化態勢,使得老年人脫離原有生活圈,甚至割裂了他們與其他年齡層人群的交往,致使養老機構原本的隔離化特征更趨突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專業化需求的提高,未來養老機構的小型化、品牌化、連鎖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一是未來的養老機構盡可能地社區化,即依托社區來發展養老機構。 二是養老服務行業是微利行業,只有通過規模經濟才能實現盈利,小型化、連鎖化經營是機構獲取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
相關閱讀:
- [ 11-11]松溪茶平鄉婦聯走進敬老院開展志愿活動
- [ 10-22]省安監局、福建煤監局開展重陽節慰問敬老院活動
- [ 10-22]福建煤監局、省安監局開展重陽節慰問敬老院活動
- [ 10-21]莆田第二中學志愿者走進涵江萩蘆夕陽紅敬老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