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習近平如何治理中國?
2015-11-16 07:00:34??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今天,11月15日。 三年前的今天,習近平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三年來,習近平和他的團隊的治理思想和治理脈絡清晰可見,凸顯在公眾的視野之內。“變革與進步”,貫穿習近平治理中國的這三年。 這三年,習近平身體力行,親自負責,兼濟天下,“宏觀”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微觀”上不斷推動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和黨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他和13億人民心中的“中國夢”耕耘著、努力著。 今天,推薦組員張廣昭的解讀。 2015年11月15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三年前的今天,也就是中共十八大的最后一天,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也在這天形成。這三年,中國充滿著變革與進步,也伴隨著曲折與復雜。執政三年以來,習近平的中國治理思想和治理脈絡清晰可現,凸顯在公眾的視野之內。 從宏觀層面,了解習近平(和他的團隊)的治理思想、治理脈絡,最關鍵、最有效的方法是研讀歷次中央全會。十八屆一中、二中全會主要是人事議題,三中全會以后,治理方略逐漸顯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國,十八屆五中全會研究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線圖(“十三五”規劃建議),再加上這幾年開展的史無前例的反腐行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背后凸顯的“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構成了大家熟悉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沒錯,宏觀層次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總方略,背后自然包含習近平個人的執政思考和治理鏡鑒。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居于中心位置。 大家都知道,習近平從16歲就到中國西北地區一個叫梁家河的村子生活、學習、工作,七年的上山下鄉經歷帶給他的是身體和精神層面的雙重鍛煉。在那里,他收獲了自信,更重要的,他了解了中國最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和內心需求,了解到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群眾”。因此,無論是在河北、福建還是浙江等地方治理時,突出一個思路就是“富民”思想、“富民”戰略。如今,他成為了十三億人口國度的治理責任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思想、戰略應運而生。用他自己的話講,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說,“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思想貫穿于習近平的執政生涯。 |
相關閱讀:
- [ 11-15]為“十三五”起航 習近平G20接棒
- [ 11-15]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 [ 11-15]習近平會見土耳其總統
- [ 11-15]習近平抵達土耳其安塔利亞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
- [ 11-15]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會議開始舉行 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
- [ 11-15]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