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身份證將可異地受理換補 改革時間表公布 2017年全面實施 日前,公安部印發《關于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專家認為,該項制度回應社會需求,對社會綜合治理亦有進步意義。 據了解,今年6月,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郭聲琨主持召開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擴大)會議,研究審議關于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會議指出,當前,隨著社會動態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群眾異地辦證難、丟失居民身份證掛失注銷缺乏渠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必須著力改革運行機制,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身份證異地受理等制度先期在全國10個省市試行。 “政府管理和服務效率在提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伴隨經濟發展,國內流動人口逐年增加,身份證異地受理將降低人口流動成本,釋放經濟運行活力。 國家衛計委《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流動人口平均每年增長約800萬人,2014年末已達到2.52億人。根據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人口變動趨勢預測,流動人口呈持續增長態勢,到2020年,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逐步增長到2.91億,每年約增長600萬人左右。 “過億流動人口,如果身份證掛失、補辦都需要返回戶籍所在地辦理,成本是很大的。”汪玉凱認表示,人口形式的變化,經濟發展的需求,都在要求政府創新管理手段,而信息化發展則為政府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可行方案。 “以前人口管理依靠人力在運行,各區域人口信息很難實現高效共享,限制了政府行政效率。”汪玉凱稱,信息化發展正在推動、支撐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盡最大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多的便利,讓群眾享受高效的便民服務,就是在切實助推群眾的幸福指數。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張翼認為這項制度有三個重要意義:首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成為可能。“因為有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現在推行這項改革,不會出現因異地辦理,戶籍信息溝通不暢產生的冒領、個人信息核實不準的弊端。”能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積極促進這項工作,也彰顯了職能部門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目的要求。第二,群眾可以在異地掛失身份證,可以減少當事人丟失身份證的成本,降低百姓因身份證丟失帶來的個人隱私泄漏的風險和行使權利的不便。第三,另外全國聯網的基礎上,異地及時登記身份證掛失等信息,對社會綜合治理也有極大的益處。 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創新人口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意見》,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這項惠及億萬群眾改革舉措的高度重視,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目的要求。 專家認為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給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不少便捷,職能部門點點鼠標,群眾就可少跑許多路,職能部門主動增加工作量,群眾就能減少許多麻煩。這項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群眾期待”為切入點,圍繞“辦理經濟便利、使用高效安全”這一核心要求,充分運用信息化條件,改革運行機制,轉變理念作風,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盡最大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多的便利,讓群眾享受高效的便民服務。(李婧趙恩澤) |
相關閱讀:
- [08-19] 國內|習近平主持深改會議 建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推一批接地氣方案
- [11-12] 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流程解析
- [11-12] 公安部:居民身份證將可異地換證、補證、掛失
- [11-12] 公安部:居民身份證將可異地換證、補證、掛失
- [11-12] 授權發布:關于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