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啟環保治理“最嚴時代”
2015-11-11 10:51:26??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重拳 環境違法官員離任退休“不免責” 隨著國家不斷增加環保投入,部分地方環保部門作為地方重要的監管部門,往往也成為權力尋租的“灰色地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人士對記者說,數據監測失真,煙囪里冒著黑煙,當地政府真的不知道?實際上很多時候,政府為了經濟考慮,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成了保護傘,而這里面地方環保部門也存在很多權力尋租問題,企業只要“伺候”環保部門人員,往往總能被網開一面。 第三巡視組組長吉林在向環境保護部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直言,環保部門存在的“毒瘤”,其中包括環保部門存在干部插手審批,或者開辦公司承擔環評項目牟利,環保部門在審批中的腐敗和權力尋租等問題非常普遍,值得警惕。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下一步環保部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對省級黨政及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推動地方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 與此同時,國家還將逐步建立地方領導人員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對損害生態環境的企業探索建立賠償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失職、瀆職的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環境違法官員離任退休后“不免責”。 “我國GDP占全球的10.48%,卻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鋼鐵和20.3%的能源,實際上霧霾的根源,就是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污染物總量已經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一直沿著一條重化工業、大投資、能源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之路。而這也是一條高能耗的重污染之路,這是造成環境災難的直接經濟原因。 污染事實已經觸目驚心,環境質量已經成為“十三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短板和瓶頸。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由于過去多年快速發展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中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總體環境狀況的特點是,環境質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態受損嚴重、風險隱患高,與公眾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較大,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 紅利 環保領域將開啟萬億市場盛宴 事實上,2015年被稱作環保領域的“政策年”。元旦伊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修訂草案實施。4月16日,編制出臺歷時兩年多的“水十條”正式發布;6月10日,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發布;9月底,財政部聯合建行等10機構發起了1800億元規模的PPP基金,兩批PPP示范項目共236個,其中環保類162個。 環保監管加碼醞釀著巨大的市場機會。多位專家表示,在實現環境質量目標大背景下,全社會投入環保的積極性都將提升,特別是隨著大量社會資本進入環保行業,國內環保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環保產業也將迎來大環保集團時代的新格局。 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伴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的落地實施以及今后環保“十三五”規劃和“土十條”的出臺,業界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投入將進一步增加。 環保“十三五”規劃成為環保投入提速的重要信號,圍繞環保產業的十萬億級盛宴或將開啟。由于市場普遍預期政策會在“十三五”規劃中取得突破,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對環保主題的關注度也持續升溫。WIND數據顯示,自10月8日以來,醫藥、環保、計算機等新興產業主題板塊均大幅走高,板塊漲幅紛紛超過10%,其中環保股最受資金青睞,合計凈流入金額接近10億元。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表示,綠色發展引領中國產業綠色轉型。有關綠色發展的目標和要求都是針對當前產業領域的變革和轉型,只有全方位實施綠色發展,才能真正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綠色發展同時將推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進行升級,煤炭、水泥、化工等行業將面臨洗牌,行業整體效率將會得到提升。 原標題:多項制度加碼監管 官員離任也不免責 我國開啟環保治理“最嚴時代” |
相關閱讀:
- [ 11-11]福州金山公交總站12日搬遷 14條公交線路首末站調整|"環保無人機"首秀
- [ 11-11]中國開啟環保治理“最嚴時代” 官員離任也不免責
- [ 11-11]"環保無人機"首秀福州 秘密取證偷排污將無所遁形
- [ 11-11]留下環保爛攤子,想走沒門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