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六項舉措直面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問題
2015-11-11 10:50:57??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必須實施分類分區救助,不得出現混合管理現象 近年來,精神障礙患者在救助站內暴力傷害其他受助人員的情況時有發生,成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大風險隱患。鄒銘指出,要在健康檢查基礎上,嚴格根據受助人員性別年齡、身心狀況等特點實行分類居住,分區管理,保障受助人員的人身安全、維護站內秩序。還要根據身心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救助服務。開展站外托養是也要實施分類托養,不得將精神障礙患者與智障、殘疾人混托,不得將滯留未成年人托養至養老院、敬老院等成年人的社會福利機構。 必須加強救助記錄和檔案保管工作,不得出現資料缺失現象 家人尋親找不到親人影像,受助老人救治找不到對應記錄……這些疏忽和漏洞為救助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風險,損害了相關機構的信譽。 鄒銘表示,要實行痕跡化管理,特別是要安裝具有存儲功能的視頻監控系統,便于突發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取證。實施救助過程中要形成大量檔案資料,這既是受助人員接受救助情況的真實記錄,也是救助管理機構提供救助服務的有力證明。救助管理機構要建立并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實行集中統一和專人保管,確保檔案完整準確安全。 根據民政部要求,救助管理機構要全面依托信息系統開展日常救助管理和服務工作,做到實時提供救助、實時錄入登記、全程動態管理。 必須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不得發生消防安全責任事故 今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琴臺辦事處轄區康樂園老年公寓發生的特大火災事故造成39人死亡,影響惡劣。 鄒銘說,消防安全容不得一絲麻痹松懈。我們要深刻汲取這次火災事故的教訓,嚴格制訂用火用電制度和常態化的防火巡查機制,加強對消防設施器材的維護保養,配備符合受助人員特點的報警和疏散設施,定期開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練,確保人人掌握一定安全知識,一旦出現險情能夠及早發現、及早疏散、妥善處理。 |
相關閱讀:
- [ 11-11]民政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要實行“痕跡化管理”
- [ 11-06]民政部:明年開始全面實施兩項殘疾人補貼
- [ 11-02]信陽一救助項目疑遭民政部門挪用 部分閑置六年
- [ 10-30]慈善法草案:民政部門可查詢違法慈善組織金融賬戶
- [ 10-24]民政部:爭取用個人聲明承諾替代婚姻登記證明|文化部嚴查網吧接納未成年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