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三五”規劃,“中國夢”全面起航
2015-11-06 13:16:58? ?來源:人民論壇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三.科學解讀“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 世界經濟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在危機之后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強刺激下的“復蘇”動力不足,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后半程,世界經濟將會遭遇一段比較困難的時期。 “十三五”恰恰是中國經濟由1978年以來的超高速增長邁向新常態的轉折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一方面密切關注深層次矛盾疊加現狀,另一方面以“雙創”推動中國經濟躍升。 (一)國際市場動蕩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遭到了巨大打擊。其后經過各國政府的努力,世界經濟開始緩慢復蘇,但仍十分脆弱,充滿不確定性,且各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超常規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中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準確把握新常態,面對風險挑戰從容鎮定,創新宏觀調控精準發力,全面深化改革有序展開,全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增強了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信心。 發展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水平排位還很低,家底還不厚實,決不可歇腳停步。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經濟增長階段性特征的規律遵循,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釋放了經濟內在增長動力和活力,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了穩定作用,這些都確保了中國有條件實現"雙中高"。 (二)“雙創”推動中國經濟躍升 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雙創”激發人民群眾的無窮創造力,更好發揮中國人力資源優勢,在創業創新中推動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齊頭并進、服務業壯大和制造業升級互促共進。在發達國家里,勞動者一生會轉6次職業,這體現出勞動者的轉業能力很強。而我們的教育是用工業化的思維、農業化的辦法來解決知識經濟的問題,肯定解決不好。將來我們的創業教育要以學科彈性、能力彈性作為重中之重,培養勞動者的創業能力、專業能力、轉型能力。不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去創業,但要促使一定比例的大學生創業成功。一個人創業能帶動9-13個人就業,這將很好地解決中國的就業難題。 中國走追隨型經濟發展之路,盡管實現了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但也日益暴露出種種弊端,引發出若干經濟和社會問題。要在未來的改革進程中突破生產力濃縮與轉移、產業創新與技術支撐以及人口素質提升與人力資本培育三大瓶頸,跨入新興發達國家之列,領軍亞洲經濟板塊,由追隨型向引領型發展過度, 我們需要徹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立足于創新、創業,破解就業之困,緊盯先導產業,引領全球科技新動向,實現經濟社會“蛙跳式”發展。 (三)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實現“雙中高”還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要改造傳統引擎,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補齊“短板”,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加大投融資、價格體制改革,與社會資本合作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實現建設共擔、利益共享。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關系模式,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PPP模式將會帶來其它2個P——Professional(專業化)和Program(工程化),組成5P模式,由此推動政府與市場合作的耦合器,謹防塌陷“塔西佗”陷阱,打造國際資源配置中心,促進公私資金鏈條一體化,鑄造全面支撐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從而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國應建立PPP平臺支撐下的成果社會共享機制,充分發揮這一模式的催化、激化和活化功能,破解“融資瓶頸”,防控債務風險,治理產能過剩,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保增長、促轉型、調結構、惠民生、保穩定的戰略目標。 |
相關閱讀:
- [ 11-06]解讀“十三五”規劃,“中國夢”全面起航
- [ 11-06]揭秘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曾因天津爆炸增加內容
- [ 11-06]一圖讀懂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安全生產部署
- [ 11-06]P2P累計交易量破萬億 “十三五規劃”或引發展機遇
- [ 11-06]我國推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與十三五同步實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