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十三五”重在謀劃好經濟轉型的路徑選擇
2015-10-31 19:36:52??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人民網海口10月31日電 (記者 申亞欣)“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關節點。”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今天召開的新興經濟體智庫2015年會上指出,“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十三五’重在謀劃好、把握好經濟轉型與增長的路徑選擇,以轉型改革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標,并實質性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遲福林分析說,化解短期增長壓力、形成可持續增長的希望在2020;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在2020;實現全面小康、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節點在2020;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窗口期在2020。 他指出,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十三五”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同時,強調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中國經濟進入工業化后期,無論是增長的趨勢、結構,還是動力均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變化,增長轉型改革高度融合的特點突出。 “‘十三五’既是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期,又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后窗口期’。”遲福林呼吁,調動各方面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重用“改革促進派”,建立改革激勵機制,鼓勵地方的改革試驗,從上到下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 對于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遲福林認為,需要把服務業市場開放作為市場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他談到,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市場化改革的“重頭戲”。“目前,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例如,工業部門的市場開放度至少在80%以上,而服務部門50%的壟斷格局尚未打破。二是服務業對外開放度較低。以幾個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為例,122項中有83項針對服務貿易領域,對服務貿易的限制仍然較多。” 此外,遲福林指出,經濟轉型面臨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僅影響短期經濟增長,而且掣肘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需要在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同時,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攻堅結構性改革。 |
相關閱讀:
- [ 10-3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規劃
- [ 10-31]“十三五”經濟創新導向“保量提質”
- [ 10-31]全球聚焦中國“十三五”之二:高屋建瓴 解疑釋惑
- [ 10-31]發改委:已經成立十三五規劃《綱要》起草小組
- [ 10-30]“十三五”規劃的十三個新亮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