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有哪些?
2015-10-31 12:30:4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消費激活內需新引擎 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經濟結構的轉型期、經濟發展的機遇期,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如何轉換動力、形成合力,是國民經濟順利換擋、提質增效的關鍵。“十二五”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2014年,消費需求對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了50.2%,需求結構上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資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同時,投資、出口漸趨穩定。“一帶一路”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不斷出臺和細化,國家投資不斷向經濟投資缺口腹地側重;對外投資成果顯著,2011年~2015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4466億美元。 “十三五”時期,要在進一步發揮消費對內需的拉動作用、完成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有效投資的潛力,改進和提升傳統行業,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雙引擎”。同時,按照全會要求,要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進一步推進城鎮化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展迅速,特別是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來,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我國啟動了2個省和62個城市(鎮)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鎮化進入速度與質量同步提升的新階段。 今年,國家重點實施了“一融雙新”工程,在農民工融入城鎮、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設等方面收效頗豐: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24個省份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以城鎮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3大城市群充分發揮了引領作用,中西部城市群也不斷加快發展步伐,城鎮化布局正在不斷優化。 “十三五”時期,在進一步推進城鎮化的基礎上,要加快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促進環境、資源、勞動力的有效配置和協同發力,同時,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京津冀等發展戰略也進入逐步落實階段,政策效果亟待顯現。此次全會也將協調發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全會提出,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未來的五年,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實現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立足“十三五”,我們更應充分發揮智慧、挖掘潛力,將轉方式調結構有機結合,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 |
相關閱讀:
- [ 10-31]兩岸創意經濟迎黃金期|鄭愷頂白色"雞冠頭"跑來廈門|廈自貿區可便宜購進口車
- [ 10-31]安倍欲以經濟拉近與樸槿惠距離 回避慰安婦問題
- [ 10-31]兩岸高校聯合發布2015兩岸創意經濟藍皮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