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趨于完善 “十三五”更精彩
2015-10-30 18:35:03?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劉寶琴 |
分享到:
|
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市場飛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取得了飛速發展。 “十二五”時期共上市了27個期貨品種,包括23個商品期貨品種和4個金融期貨品種;截至2015年6月份,我國期貨市場共有51個品種,包括46個商品期貨品種和5個金融期貨品種。期貨市場成交總量達87.6億張,成交金額1221.8萬億元,商品期貨成交量連續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015年6月份,我國交易所市場各類債券托管面值2.95萬億元,分別較2010年末增長370.57%;“十二五”時期累計發行公司債券1.94萬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447.12%;現券和回購交易額分別為7.77萬億元和273.3萬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分別增長299.42%和1561.42%;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81只,發行金額963.7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了487.62%。 十三五展望:“新五板”能否成真? “十二五”末期,我國互聯網金融事業發展迅猛,股權眾籌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早在今年3月7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就呼吁,要把股權眾籌定位為新五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延伸。 姚余棟指出,股權眾籌的定位,就應該是中國的新五板,主板市場是一板,創業板和中小板是二板,新三板現在迅速發展,也是中國的創新,新四板,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指出要地區性的股權市場,各地方政府在積極培育。 將股權眾籌定位為五板或者新五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延伸和重要補充,是金融創新重要領域,對服務實體經濟與宏觀杠桿水平的控制至關重要。十三五期間,新五板能否成真,值得期待。 當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資本市場仍處于相對薄弱的起步階段,稚嫩的資本市場難以承擔中國實體經濟持續發展的重任,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新國九條”),繪就了資本市場下一階段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藍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十三五”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創新,值得期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