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患癌幾率”≠直接因果關系 根據這份最新報告,吃加工肉例如培根、香腸以及火腿,的確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一天吃50克的加工肉,即兩片培根,可以增加患結直腸癌18%的幾率。 羅云波表示,“增加患癌幾率”并不意味著吃加工肉制品與患癌之間的因果關系。“加工肉制品中含有致癌物質,并不代表吃了這種食物一定會患癌,要看是什么吃法。如果攝入量不多,身體的代謝機能會把相關的有害物質代謝掉,所以并不會因為吃些許加工肉制品就會得癌癥。當然,如果是長期大量地食用,可能患病的幾率會增加。” “就像吃鹽,鹽多了會造成血管硬化等問題,但是沒有鹽也不行。一切有量效關系,量不是足夠多,積累的量如果可以代謝掉,還可以吃。如果有毒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的速度大于它分解的速度,那可能是危險的。”羅云波說。 對于此前輿論中關于“火腿培根致癌”等標簽化的信息,羅云波認為這應當科學地解讀,以避免造成大眾恐慌。此外,癌癥的個體差異很大,目前科學研究得出的一些結論,還是要在實踐當中慢慢驗證。 “目前食品加工也逐漸改進工藝,添加劑,尤其是致病的添加劑在減少,越來越多采用綠色的加工方法。”羅云波說。 范志紅也表示,腸癌是一個常發的癌癥,也是在中國發病率上升較快的癌癥之一。不過,患腸癌并非由這一個因素所左右,“為什么有人得癌癥,而有些人沒有得?是因為這些人的生活習慣里有一些容易把癌招來的壞習慣。” 范志紅說。 紅肉被歸為“疑似致癌物” 如何健康吃肉? 根據報告,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紅肉類被歸類為“疑似致癌物2A級”,和其在同一列表中的有草甘膦。2A組物質意味著可能對人體有致癌性,而1組物質代表與癌癥有明確關聯。 對于無肉不歡的“食肉愛好者”,羅云波表示,保持健康要做到膳食平衡,“沒有肉也是不行的,同時也要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 范志紅建議,吃肉要注意新鮮,且應當是在正規商店購買經過衛生檢疫的肉類。國家推薦的量是平均每人每天攝入一兩到一兩半,即50克至75克。 “少量吃,是增加營養。過多攝入肉類,不僅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還有諸如高血壓、心臟病等風險。每樣食物,都有其健康合理的攝入量范圍。” 至于臘腸、熏肉等加工類肉制品,范志紅說,“這些本來就應該是偶爾才吃的東西,不能頓頓吃。”(完) |
相關閱讀:
- [ 10-26]世衛將定級肉類致癌風險 火腿培根致癌等同砒霜?
- [ 10-24]世界衛生組織:火腿培根為致癌物 與砒霜同列
- [ 10-16]三個超簡單火腿Tapas做法,讓你瞬間愛上它
- [ 04-27]韓女星上節目嘴塞二十根火腿腸 圖揭明星彪悍吃相(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