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日本侵華“筆部隊”真相
2015-10-14 14:56:44??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火野葦平《土與士兵》被改編成電影的海報。資料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日本文學史上的‘暗谷’時代。明治以來建立起的日本近代文學,幾乎被法西斯狂潮摧殘殆盡。”通過廣泛搜集史料,王龍發現,隨著戰爭的大規模推進,“筆部隊”陣容也不斷擴大,一大批日本作家、記者開赴前線進行“筆征”。日本各大文學刊物也淪為宣傳戰爭的競賽場,爭先恐后開辟特寫專欄,為日本的侵略擴張搖旗吶喊。 更有一批作家,曾經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的迫害,對政客、財閥進行過尖銳的批判,此時卻由于各種原因紛紛轉向,成為“筆部隊”的骨干。牛島春子早年曾受左翼思潮影響,投身工人運動,川端康成有過兩次“滿洲之行”,沒有立即成為軍國主義的急先鋒,但隨著戰爭的深入,他們手中那些為貧苦民眾奮力疾呼的筆,卻成為粉飾戰爭、為侵略辯護的工具。 未完成的反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火野葦平隨即寫成小說《悲傷的士兵》。在小說中,主人公忘不了“8月15日的痛哭”,也難以認可“戰敗和屈辱的現實”。火野葦平揚言:“我在內心深處可以驕傲的是,在戰爭期間我就是以真實之心來從事寫作的。” 但是,無論如何申辯,“筆部隊”作家難辭其咎。戰后,日本國內開始追究作家的戰爭協作責任,一批作家被禁止發表任何政治言論,禁止在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然而,僅僅經歷了短暫的停滯,林房雄、尾崎士郎、火野葦平、石川達三等“筆部隊”成員,就又開始了創作活動。 “在確信日本政府不會積極追求他們的責任后,他們又開始招搖過市,亮相登場。石川達三甚至公然叫囂:‘我不后悔,假定日本再打一次戰爭,我仍然極有可能再一次重復同樣的錯誤。’”王龍認為,美國占領軍和日本文化界對“筆部隊”作家的追究和處分,不過是象征性的,而這些象征性的處分僅在幾年后就被全部撤銷,這是林房雄等人不愿真正反省,繼續歪曲侵略戰爭歷史的根本原因。 “戰后的日本作家,更樂于描寫戰爭給日本國民所帶來的災難,表現日本戰后艱難困苦的生活。當代日本文學對于侵略戰爭更是選擇了‘集體失憶’。”王龍說。 (光明日報記者 杜 羽) |
相關閱讀:
- [ 10-14]日本自民黨決定停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經費
- [ 10-14]外媒:中國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富國家 中產達1億人
- [ 10-14]日本不滿情緒空前高漲 一天兩次“公然威脅”教科文組織
- [ 10-14]日本公明黨黨首帶安倍親筆信訪華 稱旨在改善兩國關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