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與榮耀——揭秘我軍軍功章的前世今生
2015-10-04 08:06: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軍功章是軍人榮譽的載體,也是戰火紛飛年代的歷史見證。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閱兵式上,抗戰老兵們胸前佩戴的那些凝聚著歷史與功勛的軍功章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成為廣場上最為亮麗的風景 在飽含榮耀的軍功章背后,究竟承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本報記者專訪了解放軍后勤學院教員、軍事歷史專業博士張磊(他曾就此出版過專著,并為軍事博物館鑒定過文物)。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的國慶節,梳理一下我軍軍功章的發展歷史,回顧一下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成長壯大的光輝歷程。 1931年第一枚軍功章——紅旗勛章頒發 戰火中誕生的最高榮譽 我軍頒授軍功章是有歷史的。那么,第一枚軍功章是何時頒發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張磊介紹,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設在江西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于1931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設立了當時中央蘇區的最高榮譽——紅旗勛章(又稱為“蘇維埃功勛獎章”),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方志敏、徐向前等8位當時紅軍的主要領導人成為這一榮譽的首批獲得者。由于當時戰事緊張,各蘇區之間的聯系又非常困難,許多授勛者沒能及時領到這枚珍貴的勛章。 1933年3月,即勛章頒授16個月之后,在閩浙贛蘇區領導工農群眾開展武裝斗爭的方志敏同志才收到了他的那枚紅旗勛章。據當時在受勛儀式現場的老同志回憶,佩戴紅旗勛章的方志敏非常激動,他表示中央授予他勛章“不僅是獎勵我個人,而且是獎勵全省工農群眾與紅色戰士的光榮斗爭”。無獨有偶,紅旗勛章的另一位獲得者徐向前也是到4年后的1935年,才在長征途中從毛澤東手里接過這枚勛章的。這次授勛同樣也給這位后來的共和國元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這不是給我個人的榮譽,而是對英勇奮戰的紅四方面軍全體指戰員的高度評價和褒獎。”由此可見,紅旗勛章不僅是對獲得者個人功績的肯定,也是對其所在部隊英勇奮戰的認可與表揚。除了上述8位同志之外,寧都起義的領導人董振堂、趙博生也于1932年12月被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了紅旗勛章。 與紅旗勛章相呼應,1933年7月9日,為了表彰在與敵人作戰中立下特殊功勛的紅軍指戰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制定、頒發紅星獎章的命令》,正式設立紅星獎章。這是中革軍委自成立后首次頒發獎章,也是紅軍時期軍隊頒發的最高等級獎勵。獎章分三個等級,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導人分別榮獲了編號為9和6的一等紅星獎章。陳毅、蕭克等同志獲得了二等紅星獎章。編號為128號的三等紅星獎章被授予了時任紅1軍團1團團長的楊得志,以表彰他在第五次反“圍剿”的三甲嶂戰斗中指揮全團敢打敢拼的精神。如今,這枚珍貴的三等紅星獎章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土地革命戰爭館”里收藏。 紅旗勛章和紅星獎章無論從名稱、圖案設計以及章體所鑄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口號都借鑒了同一時期的蘇聯勛章,它們開啟了我軍頒授勛獎章的先河,為激勵紅軍官兵發揚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提高部隊的戰斗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改為“第十八集團軍”)和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開赴敵后展開游擊作戰。在這種形勢下,各軍區和作戰部隊結合實際情況,向戰斗中功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制作頒發了極具特色的獎章。其中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葛振林、宋學義獲得了晉察冀軍區頒發的“堅決頑強”獎章,“爆破大王”馬立訓榮獲了山東軍區授予的“特等爆破英雄”稱號和“一等戰斗英雄”獎章等。此外,陜甘寧邊區部隊還頒發了以朱德、賀龍名字命名的一些獎章。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作戰樣式和任務與抗戰時期相比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獎勵在戰斗中作出貢獻的指戰員和支前民眾,當時的各大戰略區和部隊相繼制作頒發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戰役勝利紀念章和解放各地區紀念章。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原華北軍區文工團中的反戰同盟成員設計,由華北軍區制作頒發的“解放華北紀念章”。東北野戰軍于1948年頒發的“解放東北紀念章”,西南軍政委員會制作頒發的“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等。 |
相關閱讀:
- [ 08-20]大力強化軍魂軍功軍令意識
- [ 02-06]杜鋒恢復指揮權不辱使命 常規賽冠軍有他軍功章
- [ 05-09]阿森納痛失16載功臣! 溫格軍功章有他的一半
- [ 02-27]媒體還原雷鋒真實生活:年少輕狂偶爾炫耀軍功章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