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9月26日電 題:自制月餅“異軍突起”“90后”烘培達人將愛好變副業 作者 鐘旖 “下班吃完飯后就開始做月餅,打包完成常要到凌晨一點才睡下,周末也在趕工。”中秋佳節臨近,25歲的工薪族王小鑫愈發忙碌,憑著一手烘培技藝,近一個月,她已在朋友圈賣出了1500多個自制月餅。 每年中秋,月餅的衛生安全都是百姓熱議的話題。在今年的月餅市場競爭中,各類坊間私人手工制作的月餅在朋友圈和電商購物平臺“異軍突起”。 記者查詢各大電商平臺看到,自制月餅大多數都沒有實體店依托,只是借助電商渠道傳播,但依舊引來大批“粉絲”。不少手作人表示,月餅訂單陡增,讓自己的烘培愛好變成了一項副業,辛苦但充實。 “早在三年前,我第一次做烘培時,就開始嘗試自制月餅。”王小鑫坦言,自己最開始做月餅的初衷很簡單,父親最愛吃五仁月餅,市面上賣的產品口感又一般,“聽他抱怨得多了,就萌生了動手的想法。” 王小鑫透露,前期購買準備材料花費的時間雖然較長,但資金成本并不高。月餅具備“色香味俱全”五要素后,憑借朋友口口相傳,有陌生人表示想要購買后,才試著接下私人訂單,“我的技藝能夠讓更多人品嘗并滿意,是件幸福的事。” 大學畢業兩年的陳琳是朋友圈中小有名氣的“烘培達人”,隨著佳節將至,陳琳也在朋友們的勸說下加入了自制月餅大軍。談起現在的自制潮,陳琳認為興趣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己手作“價格便宜,安全看得見”。 陳琳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從網絡購買制作月餅皮的糯米粉,一袋只要19元(人民幣,下同),預計可以制作完成100個月餅胚,成本不到2角錢,算上購買綠豆、紅豆等餡料,單個制作成本控制在5元之內,不會超過10元。 針對網絡上對“朋友圈月餅”的質疑聲,陳琳說,“從選料到完工,我都是第一經手人,不僅要嚴格把關,還有部分要送親人吃,不會發生不講究的情況。”“衛生等問題,主要還是看個人。自己都要入口的東西,不會不負責任。”王小鑫亦向記者表達相同觀點。 “我常常是在接收訂單到一定數量時開始制作,生產全程由家人幫忙錄制下來后,再發布到網絡上。”同是“90后”的烘培愛好者李響在近一個月銷售已出500多個月餅,他認為采用定期走單的方式,是給消費者最實在的“定心丸”,“愛好可以成為副業,但不想成為矛盾糾紛。” 采訪最后,三位“90后”烘培高手均向記者表示,隨著烤箱等工具越來越普及,不僅自制月餅會成為趨勢,回歸廚房手作美食將是一個潮流。 |
相關閱讀:
- [ 09-25]市場自制月餅被爆安全問題 檢測多項指標超標
- [ 09-23]朋友圈熱賣自制月餅 武漢食藥監局:存衛生安全隱患
- [ 09-09]旅西華人自制月餅迎中秋 紫薯、櫻桃餡料受歡迎
- [ 09-07]自制月餅成中秋新寵 微信朋友圈流行曬“私人定制”
- [ 09-05]傳統月餅受青睞 自制月餅成風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