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開罰單”進入頻密期 今年通報達33次
2015-09-25 17:54:54? ?來源:中國資本證券網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打擊內幕交易不留死角 8月7日,證監會通報,今年以來依法對內幕交易中源協和、報喜鳥、潛能恒信、和佳股份、時代新材股票等20起違法違規案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1名法人、31名自然人進行行政處罰,罰沒款共計1636.85萬元。 1月9日,證監會通報,2013年下半年開發啟用大數據分析系統以來,已調查內幕交易線索375起,立案142起,分別比以往同期增長了21%、33%。已將涉嫌利用“銀潤投資”、“圓城黃金”、“愛施德”、“焦作萬方”等43家上市公司的內幕信息,從事非法交易的林平忠、張鵬、聶平等125名個人和3家機構移交公安機關。 對于內幕交易違法行為的打擊,證監會也從多個方面重點推進,如突出“從源頭上凈化水源,嚴禁內部人泄密”的執法重點,重點打擊“刺探內幕信息”的惡劣行徑以及嚴厲打擊通過自媒體等新型傳媒泄露內幕信息行為。 市場人士表示,對掌握信息源的違法者進行重罰,給“內部人”以警示,是懲治并預防內幕交易行為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內幕交易行為的發生,體現出證監會堅決治理、從嚴打擊內幕交易的決心。對刺探內幕信息并交易的行為進行嚴懲,有利于肅清證券期貨市場上“依靠打聽信息交易”的歪風邪氣,重塑市場信心,維護資本市場誠信投資的正氣。 對違法減持保持高壓態勢 從證監會公布的案件來看,違法減持的占比同樣不小。 9月18日,證監會稱,已經完成對19宗案件的審理工作。其中,15宗違法減持案件共涉及6名自然人股東、10家法人股東以及法人股東的11名責任人,違法超比例減持的金額最高為95,659.1萬元,違法減持的比例最高達7.81%。 8月21日,證監會表示近期集中力量對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一致行動人及實際控制人違反法律規定減持的行為進行依法處理。首批20起案件共涉及10名自然人股東、1名實際控制人、11家法人股東以及法人股東的17名責任人。這些案件中,違法超比例減持的金額最高為73756.5萬元,違法減持的比例最高達7.52%。 7月31日,證監會通報稱,已對涉嫌超比例減持未披露、短線交易以及窗口期減持、違反承諾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立案52起、采取行政監管措施77項;證券交易所對上述行為采取自律監管措施91項,采取限制交易措施34項。 嚴懲各類違法主體 除了上面這些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今年以來通報的案件中,還包括保代違法入股案、傳播虛假信息案、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等。對于這些案件的當事人,證監會都予以嚴厲處罰。 如在兩起保代違法入股案中,對保薦代表人李黎明實施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戴麗君、劉興華分別實施了十年市場禁入措施,兩案罰沒款共計1.5億元。 6月12日對長江證券研報預測三季度或提高印花稅一事進行通報,明確長江證券違反相關規定,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6月5日集中部署“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第四批案件,共涉及16起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案件,主要針對“在媒體上撰寫文章,編造、傳播有關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管執法動態和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擾亂市場秩序的”等五類違法行為。7月3日,證監會稱,已查明其中6起案件的主要違法事實,并根據違法事實的性質和情節,將有關機構和個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此外,證監會還針對券商兩融業務中出現的違規問題進行查處,并對相關券商采取警示的行政監管措施。 市場人士表示,不管是專項執法行動,還是在日常工作中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監管層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給市場各方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朱寶琛) |
相關閱讀:
- [ 09-25]證監會“開罰單”進入頻密期 今年通報達33次
- [ 09-21]證監會詳細介紹A股市場波動背后違法違規案 | 兩銀行取消網上轉賬手續費 或引發跟風
- [ 09-20]股市反腐升級 證監會重點打擊違法減持和短線交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