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對話企業家亮點:貨幣戰?中國“躺槍”了
2015-09-09 20:02: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無論在前排還是后排都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今日(9日)下午在2015年達沃斯夏季峰會與世界企業家代表座談,總理席間談笑風生、妙語連珠,和全球商界一起探討如何描繪增長新藍圖。 中國經濟“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李克強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7年,目前世界經濟仍然是增長乏力,中國經濟目前依然受到下行的壓力。“我曾經說過,只要有比較充分的就業,與GDP同步增長的居民收入和不斷改善的環境,這樣的發展速度是我們能夠接受的”,他透露,中國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左右,新增長針就業在700萬人以上,由此可見中國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 穩中向好,穩中也有難 李克強認為,中國在努力推進以結構性改革帶動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由于發展動能的轉換,一些經濟指標在月度、季度間發生波動是難免的。“不僅今年有,去年、前年都有”,李克強指出,中國政府將堅持基本政策取向,繼續下力氣推動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同時也會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保持經濟在合理的區間的平穩運行,為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采取措施防范金融風險不是要削弱市場功能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發生新一輪波動,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風險受到全球關注。對此李克強指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發生新的波動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延續,中國股市在今年的6、7月份也發生異常波動,為了防止風險的蔓延,有關方面即使采取各項措施穩定市場。 “這樣做不是要代替或削弱市場功能,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也符合中國國情”,李克強表示,下一步中國政府將繼續推進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努力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對待政府債務要“居安”、“思危” 李克強認為,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是可控的。據統計,中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不到20%,地方政府債務中70%以上屬于有回報的投資性債務。并且中國在規范地方債務發行上已落實多項措施。“開正門、堵后門”,李克強坦言,對中國政府債務引發系統性風險屬于多慮,“當然,中國人的哲學觀念是對所有的事情都要居安思危,這也沒錯中國人的哲學觀念是對所有的事情都要居安思危,這也沒錯”。 貨幣戰?中國“躺槍了” 面對企業家關于“人民幣近期大幅貶值,恐引發貨幣戰”的問題,李克強直言,自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上升了15%。在此期間,由于多國貨幣兌美元已出現大幅下跌,國際市場的趨勢致使我們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但也只是小幅微調。 李克強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貿易順差還在增加,表明人民幣匯率能夠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穩定。對于“引發貨幣戰”的說法,他說道:“有的時候用中國的話講‘躺著也會中槍’”。 李克強強調,人民幣的國際化將由市場來選擇,也要依據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民幣持續貶值一定是不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這不是我們的政策取向……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雙創”帶來多方面改進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如今已經形成實實在在的數據:李克強透露,通過“雙創”,去年以來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達10000家以上,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60%,服務業比重接近50%,高技術產業增速超過10%。 總理還指出,“雙創”本身需要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完善,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對在中國注冊的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一視同仁”。 自主減排“言必信、行必果” 中國是一個需要承擔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同時又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發展中國家。李克強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時這兩者其實并沒有矛盾,而是需要平衡。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減排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5.9%。 “我也希望不要因為中國加大環保力度,可能影響一些經濟增長的速度”。李克強表示,中國正在采取措施,努力培育綠色、節能又可支持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盡管新動力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但總理堅定地表示:實現自主減排的目標對中國來說壓力是很大,但既然說了,就要“言必信、行必果”。(黃博陽/綜編) |
相關閱讀:
- [ 09-09]李克強: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方向推進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 [ 09-09]李克強:中國經濟“形有波動,勢仍看好”
- [ 09-09]李克強:中國已經防范住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 [ 09-09]李克強: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明的傳承者
- [ 09-09]國內 李克強: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文明的傳承者 | 推動我國教育事業提質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