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父輩之路 但是說到真正理解“‘背’著公路走進西藏” 的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還是在我重走了川藏路之后。 2001年6月,部分原18軍的后代相約重走了這條父輩們修筑的川藏路。當我們一行人沿著當年筑路大軍的足跡走進西藏時,我才感到雖然從小就知道“川藏路”,可過去的認識是那么膚淺。 我們是坐著汽車、用了13天的時間走完了父輩們歷時4年半修建的川藏公路(北線),這13天與4年半就已經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條2000多公里的公路,沿途的別樣風光讓人感到新鮮、興奮,可是一路上十幾座海拔4000—5000多米的高山,讓我們嘗到了人在高原的苦頭。6月天山頂還是積雪遍野、風大寒冷,車在山路上盤旋,人已感覺頭痛欲裂、口唇烏紫、有人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連大聲說話后都感到氣喘吁吁,就像剛干完體力勞動;腿上就像綁著塊石頭抬不起來、走不動路;每座山的山頂埡口我們最多也就停留半個多小時。特別是在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兒山埡口時,體會到了“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的意境,很多人也被高原反應折磨得痛苦難當。 可是公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并且綿延不斷地一直伸向遠方。在這自然環境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60多年前它就的的確確地出現在這里,完全依靠人力肩挑手提、僅憑著鍬鎬、炸藥等簡陋的工具和捉襟見肘的生活給養,這是需要具備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和毅力才能夠完成的啊!回到車上時我們大家都沉默不語,有些人在流淚,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夠表達此時的心情,看著眼前這條飄在天上的漫漫長路,感到即使是用過去認為很了不起的“偉大”這個詞,都顯得那么單薄無力,不能完全、準確地表達出我們內心的震撼。 父輩們用血肉之軀“背”出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壯舉,憑著超凡的精神和毅力背出了一個不可復制的奇跡! 近些年,川藏公路的歷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修建公路對于西藏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意義得到更深入的認識,“‘背’著公路走進西藏”也逐漸被人們所知曉,無不為之感動! 2014年10月在人民大會堂的萬人大禮堂,舉辦了紀念《為人民服務》發表70周年的“為人民服務講唱匯”大型演出,在“英模篇”中,修筑川藏路演講的標題就是“‘背’著公路走進西藏”,引起現場觀眾熱烈的反響。 “‘背’著公路走進西藏”這句來自親歷者的樸素話語,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8個字,卻非常準確并且高度概括了筑路部隊4年多的浴血歷程,它的感召力,讓人難以忘懷! |
相關閱讀:
- [ 09-08]西藏50年:圖片解密駐藏官兵衣食住行變遷
- [ 09-08]圓夢中國 西藏華章 —熱烈慶祝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成就展掠影
- [ 09-08]俞正聲: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 [ 09-08]西藏干部隊伍的五十年
- [ 09-08]俞正聲: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新西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