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道外媒稱,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市場動蕩經常引得人們將其與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作比較。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逐步陷入長期經濟停滯。 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7日報道稱,但將中國與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作比較也許更恰當。這是標準普爾評級公司首席全球經濟學家保羅·希爾德的觀點。從1976年到2006年,希爾德一直在日本工作。 歷史表明,兩者之間具有一些相似點,也預示中國股市和經濟最終將有好的結果。但這需要決策者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 報道稱,在籌備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過程中,日本經濟在公路、高鐵和工廠等轟轟烈烈的建設中飛速發展。但之后,經濟增速開始下滑,股市像乘坐過山車一樣隨經濟大起大落,并在決策者收緊信貸政策之后遭受重創。 在1963年股市暴跌之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干預措施。日本央行的文件顯示,1964年至1965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兩個旨在提振股市的獨立機構。日本政府的干預措施(向市場注資規模大約相當于日本股市市值的6%)最終奏效。股市開始企穩,經濟繼續飛速發展。 報道稱,這也許是中國希望仿效的戰略。 報道認為,就像50年前的日本一樣,中國仍處于經濟發展的中間階段,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渣打銀行(新加坡)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戴維·曼說:“將中國與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相比較更有意義。” 匯豐銀行(香港)亞洲經濟研究部主管弗雷德里克·諾伊曼說:“鑒于日本的經歷,目前中國經濟的陣痛也許只是通往繁榮道路上的一個暫時現象。”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9月6日以《中國會崩潰嗎?》為題報道稱,類似于之前的許多經濟巨頭(說到這兒,日本浮現在人們的腦海里),中國似乎停不下腳步。中國經濟實現了幾乎難以想象的大約10%的年增長率。似乎沒有任何障礙能夠阻擋它的前進。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而后經濟增長恢復了,中國領導人受到廣泛稱贊。 報道稱,現在,事實證明,中國人——就像日本人一樣——并不是永遠不犯錯。 日本一直依靠出口和商業投資,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削弱了其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之后,日本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導致房地產和股市出現泡沫。 同樣地,中國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當金融危機影響到貿易時,它轉而用信貸的大規模擴張為基礎設施項目和更多的重工業投資提供資金。 報道稱,中國經濟顯然正在下滑,但瑞銀經濟學家郭浩莊和汪濤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經濟并未瀕臨崩潰,雖然他們也承認其存在嚴重問題。 兩位經濟學家表示,一些好消息被忽視了。今年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32%。此外,就業市場依舊保持強勁。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工資和可支配收入仍在上升。消費在增加。”
資料圖片:山東青島港在卸載鐵礦石。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