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常規郵件中夾送機密信息已成“國務院文化”
2015-08-27 16:01:47?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因任期內使用私人郵箱處理公務郵件且其中可能涉及機密內容而陷入輿論風波,就連原本前景大好的競選總統之路也蒙上陰影。然而據美聯社8月27日披露,希拉里一事實非個例,在過去兩屆政府內,外交官員經常在非加密電郵系統中發送機密內容,這已儼然成為一種“國務院文化”。 報道稱,“郵件門”事件的特別之處在于希拉里使用了私人電郵服務器,不過即便她用的是公務郵箱,也很難說她的安全違規行為會變得比較少。國務院會對電郵中是否包含敏感或機密內容進行例行檢查,但這只會為了應付公共記錄相關規定。 比如,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襲時,國務院官員就在電郵里實時討論敏感事宜,包括利比亞武裝分子的動態以及重要美方人員的藏身地點等。襲擊發生當晚,外交官艾麗斯·阿布達拉在郵件中報告中央情報局(CIA)駐班加西分站遭到襲擊。這封郵件后來公開時,政府方面以涉及機密情報為由抹去了郵件的大部分內容,但CIA駐班加西分站的所在地隨之公諸于眾,而這本應是一個機密。 此外,希拉里的前任康多莉扎·賴斯在小布什政府任國務卿時,有5封郵件因包含機密國家安全或者外國政府信息而被審查。如今,這些郵件在國務院官方網站上仍然可讀。 萊斯利·麥卡杜是一名律師,他經常在信息安全相關案件中代表政府官員和政府承包商為其辯護。在麥卡杜看來,在常規郵件中寫下機密信息,“諸如此類的事情實際上非常常見”。 美國科學家聯盟保密問題專家史蒂文·阿弗特古德注意到,許多發送給希拉里的郵件都來自政府部門的公務郵箱,“如果針對國務院收發的郵件存在日常安全檢查和監控,任何機密信息都應當會被及時發現。而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我想這就是國務院的內部文化”。(信蓮) |
相關閱讀:
- [ 08-21]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在廈設立福建分中心
- [ 08-03]東北大學在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中喜獲佳績
- [ 07-24]美國信息安全保障立法體系介紹及思考
- [ 07-24]網絡信息安全“黑洞”該如何堵
- [ 07-01]國辦: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 保護公民信息安全
- [ 06-25]手機淘寶昨大面積“癱瘓” 用戶擔心信息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