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前司長揭秘邀請外賓閱兵觀禮流程
2015-08-27 13:53:02??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晨 劉寶琴 |
分享到:
|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第六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副部長張明宣布,截至目前,有49個國家已確認應邀出席紀念活動,包括白俄羅斯、韓國、俄羅斯、朝鮮、泰國等國家的30位領導人應邀出席;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匈牙利、英國等國家的19位政府高級別代表應邀出席;加拿大、德國、盧森堡、巴布亞新幾內亞、美國和歐盟駐華使節作為政府代表出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等10位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應邀出席。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菲律賓前總統、馬尼拉市市長埃斯特拉達,圣馬力諾前執政官泰倫齊,東帝汶前總統奧爾塔,英國前首相布萊爾6位外國前政要出席。此外,還有來自15個國家的100多位國際友人或抱病來華或由遺屬代表出席。 據京華時報消息,外交部禮賓司前代司長魯培新表示,此次參加9·3紀念活動的重要外賓將分別登上天安門城樓和觀禮臺參觀,這其中的如何確定邀請對象、怎樣發出邀請和如何負責溝通事宜,均有一系列流程。 確定邀請對象:外交部提方案國家領導人定 魯培新表示,關于大型慶典活動重要外賓的邀請,首先由外交部先提出方案,按照外交部系統流程向中央逐級請示,最后由國家領導人確定;名單審批下來后,由外交部先向該國駐華使館提出,同時通知中國駐該國大使館,等待該國政府的正式答復。 魯培新介紹,此次紀念活動與以往不同,凡與二戰有關國家都會受到中國邀請,他們當中既有當年的美國“飛虎隊”老兵、蘇聯紅軍老戰士、日籍八路軍老戰士等,也有在南京大屠殺中為遭受殘害的中國民眾提供過幫助的友人,還有中國人民熟知并深切愛戴的白求恩大夫、柯棣華大夫的親屬。 安排外賓觀禮:登天安門城樓系最高禮遇 魯培新介紹,閱兵觀禮分為天安門城樓與觀禮臺兩部分,而登上天安門城樓是最高規格的外賓禮遇,通常登上城樓的人選是各代表團團長,包括來華國家元首、總理,以及一些國外知名人士。 魯培新表示,在觀禮臺上的外賓包括常駐北京的外國使節及夫人、各國使館的武官及夫人、各國代表團的隨團人員,一般被安排在緊挨著天安門城樓東側最近的那個觀禮臺。憑請帖進入,提前入席。 觀禮內涵:重要外交手段 魯培新表示,今年的抗戰閱兵慶典與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倡導和平的聲音接軌,可以激發中國人民愛國熱情;同時,匹配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主場外交,團結所有與二戰相關的國家,聚集在北京,重申我國和平外交政策,倡導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還能形成一系列互動,比如中國與俄羅斯的閱兵典禮形成互動。 魯培新指出,3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19位外國政府高級代表,加起來占世界國家總數的四分之一,足以說明世界各國的重視。整場閱兵活動將遠遠超出軍事意義,涵蓋龐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影響極為深遠。 觀禮資料: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作為蘇聯駐華總領事、蘇聯駐華最高長官齊赫文斯基受邀觀看開國大典。開國大典后僅2個小時,蘇聯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照會發到中南海。10月2日,中國收到了蘇聯方面的相關文件,并決定互派大使。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政府。 >>1952年 1952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周年慶典天安門城樓觀禮臺上,除來訪的時任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澤登巴爾及政府代表團外,還有各國駐華使節、外交人員、談判代表和援華蘇聯專家,及來京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簡稱亞太和會)的400余位代表。 >>1954年 195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周年慶典,來華觀禮的外賓包括時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赫魯曉夫,蘇聯政府代表團全體成員和波蘭、朝鮮、羅馬尼亞、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個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政府代表團的人員。 |
相關閱讀:
- [ 08-25]外交部:目前已有49國確認將出席“9·3”紀念活動
包括30位外國領導人 - [ 08-22]外交部發言人就靖國神社問題答記者問
- [ 08-20]韓外交部:中韓正就首腦會談具體事宜進行磋商
- [ 08-20]外交部回應美媒質疑中方追逃:遵守各國法律 望客觀看待
- [ 08-19]俄外交部答復烏照會:官員出訪克里米亞是俄內部事務
- [ 08-19]俄外交部答復烏照會:官員出訪克里米亞是俄內部事務
- [ 08-15]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后70周年首相談話答記者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