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
2015-08-25 17:12:46??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悠悠兩岸情,拳拳赤子心。我們同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長江黃河是我們共同的母親,黃皮膚、黑眼睛是我們永遠的標識。五千年燦爛文明,是我們攜手共同創造;70年前的百年屈辱,我們并肩抗爭,我們用熱血澆鑄錚錚民族魂,用生命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今天,歷史的恥辱已被我們雙腳踏碎,世界風景東方獨好,兄弟齊心共同托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艱難歲月 波瀾壯闊 刻骨銘心 寶島臺灣是向來充滿侵略野心的日本帝國主義對外擴展的首選目標,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通過《臺灣番地處分要略》。4月組成所謂的“臺灣生番探險隊”3000人,由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艦隊侵略臺灣,并在瑯嶠登陸。5月18日,日軍開始與臺灣當地居民交戰。牡丹社酋長阿實祿父子等戰死。7月,日軍以龜山為中心建立都督府。清政府得知日軍侵犯臺灣消息后,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質問,并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直赴臺灣。沈葆楨等到達臺灣后,一面與日軍交涉,一面積極備戰。日軍由于不服臺灣水土,士兵病死較多。日本政府考慮到不能立即軍事占領臺灣,于是轉而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經過一番外交斗爭后,清政府與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簽訂《北京專條》,清政府付給“日本國從前被害難民之家”撫恤銀10萬兩和日軍在臺“修道建房等”40萬兩。12月20日,日軍從臺灣全部撤走。 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了琉球,設沖繩縣。臺灣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脅。1895年4月17日,腐敗無能的清庭在甲午戰敗后,與日本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5月29日,日軍開始進攻臺灣,遭臺灣軍民的抗擊。6月1日,清政府的代表李經方與日本人簽訂《交接臺灣文據》,臺灣正式割讓給日本。6月3日,日本陸海軍向基隆發起進攻,基隆失陷。從此,寶島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踐踏了長達半個世紀,直至1945抗戰勝利。 日本帝國主義在占領臺灣后,在進行瘋狂掠奪的同時,實行殘酷軍人專制,為了鎮壓臺灣反抗,實施殖民統治,從1895年至1919年間,日本派出7任軍人“總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建立殖民統治制度的同時,日本沒有停止瘋狂的剝削和掠奪。從1895年開始,日殖民當局先后頒布了關于土地的若干條規則和條例,強占全臺94.15%的山林原野和75%的土地,臺灣許多農民破產,被迫逃亡。但是,英勇臺灣人民一直堅持用血肉之軀抗擊日本侵略者。臺灣民眾的反應尤為強烈,人們奔走,鳴鑼罷市,擁入官署,抗議清廷賣國割臺行徑,決心誓死抗日保臺。4月18日,《馬關條約》簽署的第二天,臺灣愛國義士丘逢甲憤而割破手指血書“拒倭守土”,并特地上書清政府廢約抗日。在上書無效的情況下,5月25日,丘逢甲聯合臺灣巡撫唐景崧組建義軍,唐景崧坐鎮臺北,黑旗軍首領、清軍愛國將領劉永福駐守臺南,丘逢甲則居中,準備抗擊日寇。但因組織倉促,6月7日,日軍攻占臺北,丘逢甲的義軍宣告失敗。9月中旬,日軍先后調集7萬余人,傾巢進犯,大舉進攻臺南重鎮嘉義。臺灣義軍奮勇抗擊,以一當十,毫不退縮,戰斗異常慘烈。抗日義軍首領徐驤身負重傷,仍躍起高呼:“大丈夫為國死,可無憾!”壯烈犧牲。從1895年6月到10月,不畏強暴的臺灣軍民前仆后繼,奮勇殺敵,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日保臺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誠被擊斃,4800名日軍被打死,近一半的日軍被打傷。 |
相關閱讀:
- [ 08-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 [ 08-25]國內 習近平9月2日將為抗戰老戰士等頒發紀念章 | 全球企業巨頭致信李克強
- [ 08-25]習近平9月2日將為抗戰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紀念章
- [ 08-25]習近平: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 [ 08-25]習近平1998年進藏:千里迢迢看望閩籍戰士|閩自貿區發布第四批創新成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