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勝利70年 中韓如何看日本
2015-08-14 08:00:05?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韓關系“正處于最好時期”? 針對中韓關系,有超六成中國受訪者認為中韓兩國需要在“經濟貿易領域”(72.0%)和“人文文化交流及旅游”(60.2%)方面加強交流合作。韓國受訪者則認為最需要在“軍事安全戰略領域”開展合作(44.4%)。 對此,遼寧社科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韓國人心中時刻都有種危機感,畢竟半島仍處于嚴重軍事對峙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它希望跟中國加強安全和軍事合作。而中國方面覺得韓國經濟、科技比較發達,更希望在這方面多合作。 對于“有媒體稱‘當前中韓關系正處于最好時期’”,51.7%的韓國受訪者表示認同,中國方面為34.5%,另有48.3%人“中立”。對于“有媒體稱‘中韓兩國應建立命運共同體’”,中韓受訪者持“認同”觀點的分別占28.7%和27.7%。“反對”該說法的韓國受訪者占36.9%,中國方面有46.2%“中立”。 呂超認為,“中韓建立命運共同體”受冷遇也是有現實原因的,中韓在安全等各方面有不同訴求。如今美國在南海咄咄逼人,給菲越等國撐腰打氣,引起中國警惕,而韓國對美卻很依賴。這明顯是相沖突的。 另外,針對本國“應該與哪個國家建立更密切的經濟關系”,韓國民眾首選中國(54.8%),其次是美國(21.5%)。中國受訪者的選擇是俄羅斯(39.1%)、美國(23.1%)。在政治外交關系上,韓國民眾首選美國,其次是中國,中國民眾則首選俄羅斯。 金強一說,中國越發展,韓國經濟便越依賴中國。韓國還越來越意識到,在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的影響力很大。對于中國來說,經濟上,民眾較看重俄羅斯的資源;政治上,如果與美國抗衡的話,需要與俄羅斯聯合。 董向榮認為,由于中韓在多方面存在不對稱性,比如中韓貿易對韓國的重要性就遠大于對中國的重要性,韓國方面更重視對華關系是很正常的。在樸槿惠政府的外交優先順序排列中,中國排在美國之后,列第二位。這是中國影響力的體現。而韓國是中國周邊外交中的一個重要伙伴國,就像王毅外長在2014年訪韓時所強調的,“中方愿選擇韓國作為今后更重要的合作伙伴”。 為什么日本年輕人不理解中國憤怒? 日本橫濱市教育委員會本月初決定,從2016年春季起4年內,在全市146個公立初中采用美化戰爭的育鵬社出版的初中歷史和公民教科書。這是橫濱市教委2011年以來再次采用右翼歷史教科書。 安倍晉三上臺以來,日本政府加強了對教科書的干預。去年1月,文部科學省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要求涉及近現代史的內容尊重政府觀點。4月初,文部科學省公布將于2016年供選用的初中教科書,部分教科書在歷史問題上再現倒退。例如,自由社的歷史教科書審定后,有關“南京大屠殺”只剩下:“12月,日軍占領了南京。”學習社的教科書則完全刪除有關慰安婦的內容。 《環球時報》記者向日本文部科學省及多家教科書出版社發出采訪請求均未成功。文部科學省回復稱,在8月中旬之前不會接受采訪,育鵬社則直言不接受外國媒體采訪。8月15日是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 除了教科書,《環球時報》記者在東京的主要書店看到,日本其他公開出版物也整體趨向保守。在市中心的丸善書店,歷史書籍以右翼觀點的為主。許多書以“發現歷史真相”為噱頭,質疑“東京審判”的合法性和慰安婦的存在。甚至許多賓館在客房內免費提供此類號稱“新歷史”的書籍,這些書通常有日文和英文兩種版本。 教科書政治化造成的最大問題是,日本年輕人無法從歷史課程中獲得完整的歷史觀。日本天普大學的杰夫·金斯頓教授認為,歷史教科書提供碎片化的事實而缺乏對事件的歷史評價,結果就是日本年輕人只了解部分歷史。 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副會長宇都宮德一郎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教科書中從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期間的歷史是不完整的,對“滿洲國”和“南京大屠殺”等與中國有關的事實記述不全,導致日本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沒有足夠了解。所以,日本年輕人產生“為什么中國總是憤怒,總是批評我們”的疑問,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報記者 張倍鑫 曹思琦 本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李騫】 |
相關閱讀:
- [ 08-13]日本73歲二戰遺孤回中國祭掃養父母墓
- [ 08-12]安倍新談話將反省二戰 介紹日本未來發展方向
- [ 08-11]倫敦市區現二戰時期炸彈 警方緊急疏散附近居民
- [ 08-11]母女二戰中分離 71年后跨越德意兩國終相認
- [ 08-09]美國舊金山展出《國家記憶:美中二戰中的合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