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駐奧地利特約記者 馮 云】炎炎夏日,防蚊蟲叮咬是件令人頭痛的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和農業應用聯合司(以下簡稱應用聯合司)正與中國科研人員共同培育大量“抗病毒蚊子戰士”,有望將來大幅降低蚊子傳播登革熱及其他疾病的能力。近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邀請,《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來到該機構位于維也納郊外幾十公里的一個隱秘實驗區,在“改造蚊蟲實驗室”一睹人類與蚊子的戰斗。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實驗區安檢嚴格,就連同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新聞官都要經過幾道身份驗證才能進入。實驗區一部分為有關核查的實驗室,涉密程度高,比如一些監督核查伊朗執行伊核協議的關鍵階段都將在這里進行。另一部分則是核技術民用部分的實驗室,主要負責將核技術運用于日常生產生活中,其中包括培育不育昆蟲。 神秘的“改造蚊蟲實驗室”分布在綜合實驗樓的兩側,有的實驗室里有大量蟲卵,有的則在培育大量成蟲,房間里彌漫著一股不大好聞的蟲飼料味。在一間實驗室里,不同種類的蚊子被圈養在不同容器中,正在“貪婪”地享用實驗室提供給它們的食物。有一個容器上寫著“白紋伊蚊”,兩名中國科研人員正在對這種中國常見的蚊子進行研究實驗?!董h球時報》特約記者在實驗區域還看到幾個大型“蚊帳”,里面爬滿密密麻麻的蚊子,給人的感覺就像穿越到科幻電影里的生化實驗室。 據了解,應用聯合司正在開展一項專門針對中國的研究項目,即利用培育出的大量絕育雄性蚊子,大幅降低或殺滅部分地區的蚊子種群,抗擊長期以來蚊子叮咬引發的疾病。目前,該項目已在廣州市選擇了幾個野外試驗點,并取得了成效。據該司司長梁劬介紹,目前科學家正努力同時利用兩項技術來實現該目標,一是借助沃爾巴克氏菌感染雄蚊,然后大量釋放野外,雌蚊與該類雄蚊交配后無法生育,可使蚊子種群數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熱等傳染病的蔓延;二是通過輻照不育技術,致使雄蚊不育。 讓這兩項技術相互結合成為防蚊“雙保險”,首要的就是分清雌雄幼蚊,確保野外放飛的絕大部分蚊子為雄性?!董h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一名科研人員正利用專門儀器分離蚊子,據他講“雌蚊雄蚊幼蟲較難分離”。此外,在用輻照不育手段改造蚊蟲的實驗室,科研人員必須掌握好輻射蚊子的“劑量”,即既能讓雄蚊絕育,又要保持其飛行和交配的能力。 |
相關閱讀:
- [ 07-23]伊原子能機構主席:中國將在伊朗建造兩座核電站
- [ 05-12]伊朗原子能機構主席因腸穿孔入院接受治療
- [ 03-04]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于3月9日與伊朗舉行技術會談
- [ 01-26]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未解釋核項目之關鍵問題
- [ 09-26]國際原子能機構試飛無人直升機 勘測輻射量(圖)
- [ 09-16]國際原子能機構堅持要求進入伊朗帕爾欽基地核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