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孫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根據國際足聯相關規定,未滿18歲的青少年不得加入國外足球俱樂部、或以培養足球選手為目的的培訓學院。然而,英國媒體近日爆出西非國家每年約有1.5萬名未成年人被“輸出”到國外,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陷入了各類以足球為名義的非法騙局、被國外足球俱樂部“強制雇用”。其中,年齡最小的“球員”只有14歲。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足球奴工”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以“足球培訓”為名、知名球星做門面,老撾一家職業足球俱樂部被爆涉嫌違規雇用未成年人為球隊效力,受到媒體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21日報道稱,“占巴塞聯隊”是位于老撾西南部城市巴色的一支剛成立不久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今年2月,該俱樂部從西非地區“引進”了23名“外援”,而這23人無一人年滿18歲,年齡最小的僅14歲。原以為只是赴國外參訓,但到了老撾,這些懵懂少年才發現自己已經簽下了長達6年的“賣身契”。 14歲的利比里亞球員凱斯利·卡馬拉告訴記者,根據自己和俱樂部簽下的合同,他不僅需要接受嚴格的訓練,還需要為俱樂部上場效力整個賽季。而他本應享有相應的薪酬和食宿待遇似乎已經被俱樂部完全“忽略”。他表示,自己從未收到過任何酬勞。而所謂的“球員宿舍”,其實就是訓練所在的體育館,居住條件十分惡劣。每天晚上,幾十名西非遠道而來的小“外援”就擠在體育館的地板上睡覺。據卡馬拉說,這個大房間沒有窗戶、十分憋悶,地板上鋪著簡陋的床墊,“這種感覺很糟糕”。參與相關調查的利比里亞記者拜德爾說,這種居住環境仿佛讓他想起了利比里亞內戰時期、流離失所的民眾聚居在公共場所的場景。 BBC稱,這場精心策劃的“招生騙局”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利比里亞籍足球選手亞歷克斯·卡莫。據了解,卡莫在職業生涯中就曾效力于老撾“占巴塞聯隊”,而且還是該球隊的隊長。此前,他曾打著為“足球學校”招生的旗號在西非國家挖掘運動水平出眾的少年選手。專業的足球培訓學校或培訓班在利比里亞等地至今仍十分匱乏,很多青少年空有一番對足球運動的熱愛,卻不免感到夢想無從實現。而當一位知名球星打著為“占巴塞亞非足球學校”招募生源的旗號向他們發出邀請時,這些少年幾乎是滿懷感激地欣然前往。為了支持孩子圓夢,不少家長背負了對他們而言相當于巨款的550美元將孩子送到老撾。等他們發現事情不對勁的時候,一切為時已晚。除了沒有報酬、住宿環境差以外,這些小球員平日的行動自由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們赴老撾的簽證早已逾期,卻無人協助辦理延期手續,其身份等同于非法移民。有球員形容自己的處境“就像奴隸一樣”。 據記者拜德爾稱,所謂的“足球學校”根本就是個不合法的“空殼”,“學校”內既沒有訓練師、也沒有隊醫,卡莫一人包攬了從教練到球隊經理的全部角色。拜德爾說,“這簡直荒謬至極”。俱樂部方面自有一套如意算盤:先以極其低廉的成本把這些“學員”培養成具備實戰經驗的運動員,再將他們以高價賣給其他俱樂部,賺取高額轉會費。 對此,國際足聯等多個國際組織高度關注。國際足聯一名發言人對媒體稱,該機構已經同下設的地區性組織取得聯絡,準備通過多方信息對事態進行評估、力求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僅憑“占巴塞聯隊”俱樂部派遣十四五歲的外籍少年選手上場參賽,就可以斷定該俱樂部已經違規。迫于壓力,該俱樂部前不久“釋放”了17名少年選手,但仍有6名未成年人留在俱樂部。 |
相關閱讀:
- [ 07-08]新聞背景:上合組織——新型區域性國際組織
- [ 06-04]商務部官員:60余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一帶一路”持積極態度
- [ 03-07]陳吉寧:進一步深化拓寬與國際組織和各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 [ 12-02]國際組織負責人回憶與總理座談:充滿智慧、非常親民
- [ 08-15]西非埃博拉隔離區現糧食危機 國際組織籌備空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