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對“東突”時有縱容 與中國友好仍是主線
2015-07-08 09:30:51?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土普通民眾對中國沒有敵意 《環球時報》前駐埃及記者曾數次赴土耳其采訪,感覺當地人整體上對中國人很友善。在從安卡拉機場到市中心的大巴上,鄰座的一名土耳其中年男子熱情地給記者指路,并講起他到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招商引資的經歷。記者去土敘邊境采訪敘利亞戰事時,司機和向導也十分盡職。 從去年年底開始,土耳其官員和學者在一系列有關土中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研討會上表態積極,認為該戰略倡導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體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形象。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曾高度評價中方“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表示土方愿承擔振興絲綢之路的歷史使命,促進經濟和人文交流,加強地區國家之間友好往來。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7月3日,南開大學和土耳其葉迪特佩大學簽署共建孔子學院協議,這將是土耳其第四所孔子學院。在土耳其,記者有時可以看到半官方的阿納多盧通訊社、安卡拉通訊社記者從北京、上海等地發回的稿子,關注的是兩會、中國外交、經濟等話題。但總的來說,土媒平時更關心歐洲和周邊國家的消息,偶爾有關中國的報道也是轉載西方的報道。 據一位與土耳其某旅行社合作15年的中國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中國赴土耳其旅行的人逐年增多,今年很有可能突破50萬人次,相當于去年的三倍,很多人是“深度游”。土耳其今年3月對中國公民實行電子簽證,幾乎是“免簽并不免費”,加上《花兒與少年》土耳其之行等明星真人秀節目的熱播,土耳其游很受歡迎。今年7月至9月的赴土機票基本售罄。 這名經常去土耳其的旅游業負責人表示,在土耳其,除了有“泛突厥主義”思想的人,普通民眾對中國沒有敵意,一些媒體對新疆進行歪曲報道,就是蠱惑人心。與他合作的土耳其旅行社和土“中文導游協會”的人告訴他,游行鬧事的只有兩三百人,這樣的行為不得人心,因為游行在土耳其很常見,因此警方管控有時不太嚴。 北京大學土耳其問題專家昝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土耳其最近的反華示威規模雖然不大,但聲勢和敏感性確實又不小,而且這種現象時不時就會冒頭。昝濤認為,這與土耳其社會固有的“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西化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都有關系。但他強調,反華不是土政府或土主流社會的基本態度,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土歷屆政府基本上都重視對華關系,對雙邊關系持積極和建設性態度,這一點是兩國關系的主流;一般的土耳其民眾對中國人非常熱情和友好,這也是土耳其人的一個顯著特點。 昝濤認為,土耳其社會很多元,確實存在出于歷史、種族、宗教、人權、意識形態、經貿不平衡等多種原因和偏見而對中國不友好的個人、組織或團體,這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偏見大部分情況下很難糾正。他建議說:“只靠政府做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加強民間交流和公共外交非常重要。” “過度干預”毀了土耳其聲譽 正義與發展黨在6月初的議會選舉中獲勝,但得票率僅為40.78%,在議會中的席位未過半,是該黨執政13年來首次失去在議會占絕對多數席位的優勢。選舉結果出來后,美國媒體評論說,土耳其政治危機正在加劇,執政的正發黨和“職位從總理轉換到總統”的埃爾多安很難再唱“獨角戲”。《華爾街日報》稱,土耳其的一些西方盟友歡迎對埃爾多安迅速擴大的權力“踩下剎車”,一名歐洲官員甚至稱這次選舉將阻止土耳其政治體系“日益‘普京化’”。文章稱,美國總統要提醒土耳其“務必切斷激進‘戰士’進入敘利亞的途徑”,美國相信,大多數投靠“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都是通過土耳其進入敘利亞境內的。俄新網分析稱,近年來,土耳其執政政策顯現出伊斯蘭化傾向,引起自由派和世俗主義者的不滿。因此,國內沖突不斷,政府又采取嚴厲的鎮壓措施,從而嚴重損害執政黨的聲望。另外,土方要求國際社會軍事干預敘利亞等外交舉措,都嚴重影響了土耳其在國際社會上的聲譽。 昝濤認為,土耳其的國際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損害,在西方是這樣,在中國也是如此。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埃爾多安及其領導下的正發黨政府,奉行某種“伊斯蘭國際主義”路線,與西方關系趨于平淡,對不同地區的伊斯蘭事務積極干預、妄下斷言、指手畫腳,引起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反感。此外,埃爾多安政府部分高官傳出的腐敗丑聞、對媒體和自由作家的壓制、與一些穆斯林社團關系的日益惡化,也是土耳其國際形象受損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模式”一度成為埃及、突尼斯等發生動蕩的阿拉伯國家熱議的話題。盡管土耳其入盟路走了20多年,前景仍黯淡,但著名的埃及伊斯蘭學者法悉爾還是在《金字塔報》撰文說,土耳其“早晚會褪去伊斯蘭的色彩而成為一個歐洲國家”。埃及《消息報》評論說,土耳其一直在謀求中東的主導作用和地位。在開羅書店中,土耳其前外長、現任總理達武特奧盧的《戰略縱深》阿文版被放在醒目位置。在這本透析中東格局變化及國際關系演變的專著中,達武特奧盧躊躇滿志地寫道:“一個嶄新的中東即將誕生,我們將成為新中東的主人,我們要引領新中東,我們要為新中東服務”。中東媒體的書評稱,“這番話將土耳其自負和桀驁不馴的民族心理表露無遺”。【環球時報駐外記者黃培昭 青木 柳直 丁雨晴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
相關閱讀:
- [ 08-12]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總統 對華友好曾坐中企高鐵
- [ 07-17]土耳其媒體批總理對華態度蠻橫 應反思其做法
- [ 07-07]土耳其中國游客:遇到游行 但沒有想象中那么混亂
- [ 07-06]土耳其反華示威右翼勢力襲韓國人 我使館發旅游警告
- [ 06-27]使館確認土耳其熱氣球事故中有中國游客受傷
- [ 06-26]土耳其又現熱氣球事故 中國游客受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