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領域都明確指定負責的政府部門,分工明確,有助于加強落實政策的效率。 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換檔、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型成為制造強國,從重制造轉向重設計服務,以及開拓外國市場,是中國產業投入國際競爭的戰略布局。《意見》則明確互聯網不但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要素,也將是中國國內各個經濟社會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受訪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分析,在中國經濟發展處于推進轉型升級的時期,國務院今年陸續發布有關產業升級戰略的文件,主要是針對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也就是制造業的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戰略和方向。 他分析,中國傳統的制造業依靠規模擴張的方式拉動經濟已經到了瓶頸,下一步競爭力要有所提升就要提高效率、提升研發能力。“互聯網+”的含意透過互聯網的平臺幫助企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減低成本,同時透過加入互聯網元素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制造新的就業機會。 他進一步舉例說,隨著制造業發展越來越復雜,制造業的生產鏈條越來越長,從研發設計、原材料、采購、制造、組裝、到產品檢測、運輸、銷售及售后服務,涉及多個環節。如果這個鏈條的分工協作可能涉及幾家企業,或者一家企業包辦,但是如果沒有互聯網,它的效率會極低;通過互聯網,可以把復雜的制造業鏈條上下游,在一個平臺上面同步地推進。例如,市場行銷部門發現客戶有新的需求,可以馬上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到設計研發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再收到信息后也能很快地配合,整個制造生產過程就非常方便和高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撰文解讀這項“互聯網+”行動頂層設計時指出,《意見》將進一步激發市場蘊藏的巨大活力,大幅提升中國信息經濟發展水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理論測算結果表明,2014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占GDP比重超過26%,已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信息經濟占GDP比重依然較低,這也意味著未來增長的空間較大。 此外,《意見》也指出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存在的困難和挑戰。這包括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 以互聯網金融為例,趙錫軍分析,像P2P金融(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第三方支付,它們不是金融機構,也不屬于互聯網公司,而是新業態,政府在管理時需要更寬廣的思路、更加靈活積極的姿態,使新業態發展能夠突破體制機制障礙。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