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鑄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通行貨幣
2015-07-01 11:01:30??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央廣新媒體特約評論員 | 伍剛 1946年,人類發明第一臺電腦,伴隨電腦、互聯網時代到來,信息成為可生產、交換、傳播的商品。誕生于冷戰時期的阿帕網經過45年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有別于傳統現實社會的虛擬空間,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被網絡技術一分為二,2013年全球生成300億個網頁,2014年全球手機用戶52億,占全球人口39%的28億網民游走于兩個世界之間,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制造不同的社會問題。 全球現有13臺根服務器管理國際互聯網,其中一臺在日本,兩臺分別在歐洲的荷蘭和瑞典,其他10臺根服務器都在美國,中國、印度、巴西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皆沒有根服務器,只有根鏡像服務器。所有13臺根服務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服務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管理。在特殊情況下,特定的國家可能被掌控互聯網根服務器的國家驅除出互聯網世界。2002年,美國與伊拉克沖突期間,伊拉克頂級域名一度被美國封殺,在互聯網世界消失,直到2005年,ICANN才將伊拉克頂級域名交回伊拉克人民手中。 從工業文明誕生并走向未來的全球網絡世界如何走向公平和諧、有效治理?屬于全球的互聯網治理體系如何從一國治理過渡到建立全球公平共治共享新秩序? 由ICANN、巴西互聯網指導委員會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起的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目前正在巴西舉行首次會議,共同探討推動ICANN的國際化改革、構建治理新格局,聯盟秘書處負責撰寫的聯盟章程經征集公眾評議后,最終提交委員會審議通過,對未來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專家統計,2015年全球信息社會指數為0.5494,正在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加速轉型,專家預計人類2018年進入信息社會。 互聯網已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革、創新的先導力量。人類社會轉變成一個數字社會,人類成為數字數據的創造者、保管者、傳遞者、瀏覽者。 整個現實世界通過數字化編碼在互聯網絡以光速傳輸、成為全球擁有、共享、傳播的大數據海量信息。信息社會的本質是促進信息公平共享普惠人類,人類要在短短五十年時間跨越數千年信息資源數字化鴻溝,我們期待代表世界廣泛代表性的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為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翻開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07-01]“互聯網+交通物流”助閩物流業加速轉型升級
- [ 07-01]馬云當選全球互聯網治理聯盟理事會聯合主席
- [ 06-30]搶生源搭“互聯網+”便車是誤入歧途
- [ 06-30]海峽移動互聯網創新創業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
- [ 06-30]9部門聯手拔網絡毒草 專家:互聯網涉毒危害更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