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據《印度斯坦時報》27日報道,印度政府正在醞釀一項耗資55億盧比(1盧比約合人民幣0.1元)的計劃,防止中印實際控制線沿線“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和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的居民外遷,因為稀疏的人口可能令中國勢力輕易滲入,甚至導致中國“入侵”。 《印度斯坦時報》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話稱,“阿魯納恰爾邦”和拉達克的部分地區非常荒涼,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出現居民向低海拔地區遷徙的現象。但在中國一側,基礎設施建設很完善。在邊界未正式劃定的區域,中國占領了很多印度居民空出的地盤,“這對國家安全來說,是關鍵性問題”。報道稱,在印中實際控制線兩側,印度很多公路距離該線50至70公里,而中國的公路幾乎沿實控線建設。 一年前,“阿魯納恰爾邦”首席部長致信總理辦公室,警告該地區“正在發生人口外遷危機”“出現逐步被中國同化的可能”。有政府高官證實,拉達克地區也提出相同的問題。 《印度斯坦時報》稱,印度政府邊界發展計劃目前給每個邊界區的撥款僅為1000萬盧比,用這筆資金發展環境惡劣的地區“遠遠不夠”。在“阿魯納恰爾邦”17個大區中,位于高海拔地區的13個大區同中國、緬甸和不丹接壤。該邦1/5的人口(約27萬)居住在41個邊界區的1600個村莊里。 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印實控線兩側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兩國情況都一樣。印度政府在拉達克地區的投入多用于軍事,民用很少,該地區居民想尋求個人發展必須外遷至印度本土。從“阿邦”整個地區來看,除了鄰近實控線的部分,其他地方海拔不算太高,比較宜居。錢峰說,中印邊界地區人口不多,主要是印度政府早年在這里的投資太少,印度擔心在邊界發展基礎設施可能會被中國利用。但近十年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考慮到邊界居民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是政府為了拉選票,開始重視邊界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甚至采取措施吸引毗連的阿薩姆邦居民遷往“阿邦”。 錢峰認為,印度政府想人為控制邊界地區的人口分布,可能有“占領即占有”的想法。中印邊界尚未劃定,按照國際規則,不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也是劃定邊界的考慮之一。不過,印媒報道的這一耗資數十億盧比的項目現在可能只是政府部分官員的想法,“要地方官員落實該計劃并不容易”。 |
相關閱讀:
- [ 06-28]中印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減少馬六甲依賴
- [ 06-14]中國—南亞智庫: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需沖破安全瓶頸
- [ 05-29]莫迪周邊外交被認為成功 中印互信仍顯不夠
- [ 05-29]西方炒“中印競爭”成習慣 評莫迪訪孟稱意在中國
- [ 05-29]西方使勁挑撥中印關系 莫迪在蒙射箭被評箭指中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