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號”能解決嗎?】 對社交媒體的經營者來說,網絡暴力行為也已成為一個頭疼問題。 作為西方網絡輿論的主要陣地,“推特”一直強調“言論自由至上”,這使它經常成為各種勢力煽動輿論風暴、鼓動騷亂乃至引發現實動蕩的平臺。 在其發展初期,推特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僅僅體現在禁止假冒他人身份和屏蔽垃圾郵件。現在,網絡暴力昭彰惡名,已經對該公司形成經濟威脅:它曾以“全球3億用戶”為傲,但這個數字已經長期停滯,作為“招牌”的政治領袖、名流明星們,也有不少因為不堪忍受網絡暴民騷擾而關閉了“推特”賬戶。 推特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風險。在今年2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推特CEO迪克·科斯托洛向員工宣告:“我們要開始四面出擊,隨時把這些(網絡暴民)踢出去,確保他們發表那些可笑的攻擊性言論時,不會有任何人聽見。管理層的每個人都明白這件事至關重要。” 今年4月,推特發布了修訂過的用戶協議和一套新的后臺篩查程序。任何人發布言論“對他人進行暴力威脅或宣揚針對他人的暴力”都將被“刪號”;用戶還將被強制刪除某些不當言論,否則將無法登錄。 不過,沒有任何程序能做到百分百準確。一個揭露公司黑暗內幕的“告密者”可能被迫閉嘴,一個真正的恐怖分子也可能成為漏網之魚。“有什么算法能辨別出‘報復性色情圖像’和‘裸體藝術照’之間的區別?機器不可能做出判斷,也沒人有足夠的錢雇用夠多的人去做這些判斷,”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研究社交媒體倫理的學者阿拉姆·辛賴希說。 另一種方案是讓互聯網“自我監督”,以“人肉搜索”為典型。有時候,人肉搜索者會干好事:他們揭開匿名攻擊者的真實身份,把他們釘上恥辱柱,幫助互聯網“清理門戶”。但在其他時候,人們會對他們不喜歡的言論隨意“定罪”并以公布隱私作為懲罰。 2013年,IAC互聯網公司時任傳媒總監賈絲廷·薩科乘飛機去南非探親前發了一條“推特”:“前往非洲。希望不會染上艾滋病。開玩笑的啦,我可是白人!” 這條推特迅速點燃了網民的怒火。當她結束11小時的航程,迎接她的是一場猛烈的輿論風暴,IAC公司也很快炒了她的魷魚。 薩科后來對媒體解釋,那條推特只是在嘲諷美國人狹隘的世界觀:“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相信白人不會得艾滋病。生活在美國會有種生活在幻象里的感覺,我們對第三世界的生活一無所知,我是在嘲笑這種幻象。” 一家醫療儀器制造公司的前CEO亞當·馬克·史密斯往YouTube上傳了一個視頻,表現自己如何戲弄羞辱一名“得來速”快餐廳的員工,他的目的是抗議這家連鎖餐廳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卻讓自己成了輿論風暴的靶子,最后丟了工作和房子,淪落到靠救濟金為生。 當“冒犯者”得到足夠懲罰,自視為正義一方的網民會很快將興趣轉移到其他話題。但誰來決定何種程度才是合理的懲罰?很多時候,遏制網絡暴力只能靠個人自律。即使在虛擬世界里,也時刻不忘給予他人寬容和尊重,就像13歲的莫娜·戴維斯所做的那樣。 有消息稱迪斯尼準備以這位美國少年棒球聯盟的明星投手為題材拍電影,一名布盧姆斯堡賓夕法尼亞大學棒球隊男運動員出言譏諷,還用了“蕩婦”這樣的詞匯。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后,這名男生被開除出校隊。莫娜的反應則是向校方寫信,請求讓該男生重新歸隊,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改正的機會”。她告訴媒體:“我受了傷害,但他的損失更多。如果是我,我會希望收回那些話。我知道他很努力(打球),為什么不再給他一次機會呢?”(沈敏)(新華社特稿) |
相關閱讀:
- [ 06-12]姜潮做客《世界青年說》 "TK11"呼吁遠離網絡暴力
- [ 05-27]吳鎮宇斥網友管閑事:網絡暴力讓我看到世界有多臟
- [ 05-26]吳鎮宇回應兒子受傷:不要讓網絡暴力傷害孩子
- [ 05-26]網絡暴力豈能僭越法律底線
- [ 05-22]“善意回帖”運動:來自韓國的網絡暴力治理經驗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