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軍機上演“貼身肉搏” 頻繁斗法引發擔憂
2015-06-14 16:39:21?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周艾連 |
分享到:
|
“這可不是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鏡頭,而是俄美空軍在展示肌肉。”德國《焦點》周刊12日如此描述俄美軍機最新一次空中貼身對峙。美國官員透露,5月底,一架俄戰機在黑海上空高速接近一架美國偵察機,兩機最近距離只有3米。這是冷戰以來兩國飛機最接近的一次,也是俄美關系陷入冷戰低谷的最新信號。外界慨嘆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的空中對峙成為家常便飯,也越來越擔憂互不讓步的雙方是否會“失去耐心”,在軍事上攤牌。核戰爭、生化戰爭……就在各種對俄羅斯與歐美沖突前景的揣測此起彼伏之際,有人提醒對峙各方:烏克蘭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真正的和平。12日,烏克蘭東部傳來壞消息:至少2名士兵和3名平民在沖突中喪生。 俄美軍機最近僅相距3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引述多名美國官員的消息稱,5月30日,一架俄羅斯蘇-27戰機高速接近一架在黑海上空國際空域飛行的美國RC-135U偵察機,當時距離只有10英尺(約3米)。報道稱,這架俄羅斯戰機與美國偵察機以相同高度伴飛,而后突然減速并脫離,緊接著尾隨這架美國飛機。不過,當時美國飛機并未離開偵察航線。一名了解沖突細節的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說,“我們無法判斷這是故意的,還是由于缺少訓練或經驗。”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評論稱,這是一次危險的空中攔截,是俄美之間軍事緊張關系加劇的最新信號。法國歐洲新聞電視臺稱,俄羅斯戰機在黑海故意兩次近距離逼近美國戰斗機,這件事被軍方授權披露本身就揭示了在不同國家將軍力大規模集結于黑海的背景下,當地局勢趨于緊張。 “3米——俄美沖突的距離更近了”,德國新聞電視臺12日評論說,兩架戰機都不愿讓步,3米對兩架近距離接觸的軍機意味著什么?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碰撞。德國《焦點》周刊稱,黑海上空的危險動作只是兩國近期軍機追逐劇的高潮。 中國空軍一名軍事專家1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里的3米指的是兩架飛機機翼與機翼之間的距離,是飛行員空中飛行的目視距離,存在一定視覺誤差。即便兩機距離是3米,飛行員通過調整高度差即可保障飛行安全。俄羅斯飛機逼近美國飛機是在傳遞信號——不要來。這名專家表示,在空中通過近距離飛行將對方向外側逼迫,是飛行員處理這種情況的基本方法。“外逼”是一種斗爭策略。從大環境看,俄美之間關系穩定時,兩國飛機在空中距離遠點,關系緊張時則近點。“外逼”措施是俄羅斯面對高壓態勢的一種反彈。 這起空中事件遭披露恰逢美俄海軍官員在意大利舉行年度會議之際,會議目的是審議1972年生效的《美蘇關于防止公海及其上空意外事件的協定》。《華盛頓時報》稱,二戰以來,蘇聯和俄羅斯共擊落70架美國飛機。不過,上述協定簽署后,兩國并未再次發生空中交火事件。 CNN報道說,尚不清楚美國是否已就這起事件提出抗議,但這是今年4月以來俄羅斯軍機與美國軍機或軍艦之間第三次發生沖突。6月初,美國海軍公布的視頻顯示,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黑海對美軍艦艇示威,低空掠過美軍“羅斯”號導彈驅逐艦。4月7日,一架美國RC-135U偵察機在波羅的海國際空域執行飛行任務時被俄蘇-27戰機攔截,兩機最近的距離僅6米。美國政府當時批評這種行徑“不安全也不專業”。美俄軍機之間的新一輪較量起于去年4月23日,當時一架蘇-27戰機與一架美RC-135U偵察機在距離俄遠東海岸線60海里的鄂霍次克海上空上演攔截戰。 CNN援引多名美國官員的話說,由于波羅的海和黑海上空的美俄軍機增多,對峙事件會愈發頻繁。法國網絡雜志《防務》稱,俄美軍機對峙本來時有發生,如今的不正常之處在于頻率越來越高,且有成為家常便飯的可能性。俄羅斯想借此表明俄軍已做好應對外來軍事威脅的一切準備,而美方也不愿就此退卻,從而削弱前線盟友的信心,這勢必令摩擦的概率提升。 俄羅斯與西方都失去了耐心? “魯莽的普京先生威脅全球和地區穩定。他在我們的盟友間散布恐懼,因此你們才來到這里。”加拿大總理哈珀11日對參加北約波羅的海軍演的加拿大海軍士兵說。此前一天,哈珀在乘坐加拿大唯一參加此次軍演的艦船“弗雷德里克頓”號觀摩時,據稱被兩艘俄羅斯軍艦的跟蹤。俄羅斯《觀點報》12日引述俄羅斯科學院學者佐羅塔列夫的話表示,即使在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在演習時也沒有明確指明針對何國及誰是敵人,但哈珀的言論與眾不同,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與俄對抗。 就在北約在波羅的海大規模軍演之際,俄羅斯與埃及在地中海舉行的聯合軍演也進入實彈演練階段。俄羅斯《獨立報》稱,11日雙方成功演練了打擊假想敵以及在埃及空軍F-16殲擊機空中支持下組織防空防御。俄羅斯國防部海軍代表德加拉12日表示,在俄羅斯國慶節當天,俄羅斯海軍近40艘軍艦開始前往世界各大洋執行訓練和戰備任務。 “俄羅斯和北約正在軍事攤牌”,德國全球新聞網12日認為,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又陷入冰點。報道說,俄羅斯被西方關在G7峰會的門外,西方現在齊心要強硬對抗俄羅斯。美國已明確表示,將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俄羅斯也無所畏懼,屢屢強硬動作試探西方,包括加強在歐洲北部和黑海的軍機巡邏。烏克蘭東部到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和平,但顯然西方和俄羅斯都已失去耐心。 11日,莫斯科指責美國用生物武器包圍俄羅斯。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俄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五角大樓正在俄羅斯鄰國建立秘密生物武器設施,格魯吉亞已經成為其生物武器的實驗場所之一,美國和格魯吉亞試圖掩蓋美軍研究高危傳染性疾病的真相。俄外交部稱,美國違反了1972年簽署的《禁止生物武器條約》。當天,俄羅斯外交部還發表聲明,警告美國部署中程和短程導彈則意味著違反《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的嚴重性。聲明說:“我們正在研究軍事回應方案的聲明,這些方案包括可能在俄邊界附近部署中導條約禁止的中程和中短程導彈。” 雖然國際輿論大都認為爆發核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法新社12日評論說,俄美關系顯然陷入冷戰以來的最低谷。11日,在烏克蘭訪問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薩曼莎·鮑爾炮轟俄羅斯。鮑爾指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并在烏克蘭問題上“編織十足的謊言”。她說,如果俄羅斯繼續踐踏國際和平與安全規則,美國會讓俄羅斯付出代價。同一天,美國情報部門在給參議院提交的國家安全威脅報告中稱,俄羅斯日益收緊的政策將不可避免地加劇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對立。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麥康奈爾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俄羅斯目前的局勢令普京信心十足,因此俄軍費不斷增加,并繼續推行與西方不一致的外交政策。他預測美俄關系接下來還會更糟,特別涉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以及反恐、核不擴散和中東民主等方面。 美國為何執意推進對俄一戰? “如何解釋美國執意推進對俄一戰?”泰國《民族報》的這個疑問也困惑著很多國際關系分析人士。報道說,5月12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俄,同普京長談4個小時。在隨后的記者會上,克里向俄外長拉夫羅夫表達“奧巴馬總統對普京總統愿意會談的感激”。一個月后,美國當起“變色龍”。先是奧巴馬在G7峰會上警告普京,不要為了重現蘇聯帝國的榮光毀了俄羅斯。幾天后這種“冷戰”式言辭又從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口中說出。文章說,美國態度轉變的原因,一是奧巴馬從G7峰會上獲得力量,二是美國國內的“主戰派”卷土重來,他們試圖削弱克里的外交努力,鼓動歐洲維持對俄制裁,讓明斯克協議流產。 11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要求維持對俄經濟制裁。澳大利亞SBS電臺報道說,這是歐洲議會兩天之內第二份對俄制裁決議。10日,歐洲議會一致決定,不再視俄羅斯為戰略合作伙伴。泰國《民族報》評論說,歐洲維持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美國“主戰派”呼吁軍援烏克蘭對緩解烏克蘭危機沒有好處。為阻止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危機,俄羅斯與西方必須采取措施全面執行明斯克協議。 12日從西方傳來的并不都是俄美緊張的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被稱為“俄版達沃斯論壇”的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下周開幕前,美國官員放話,不會禁止美國人員參加。兩家在俄羅斯有業務的美國企業負責人表示,美國政府告訴他們,“去了也不會受懲罰”。《金融時報》分析稱,與去年相比,美方立場軟化,這讓俄羅斯規格最高的經濟論壇“重獲一些亮色”。在倫敦的政治分析人士德米特里·林尼克表示,從戰略角度說,俄羅斯和歐盟還會回歸合作,很難想象在現代世界,經濟互動頻繁的國家和經濟體會一刀兩斷。【環球時報駐美、德、俄特約記者蕭達 青木 柳直 王躍西 張亦馳 候濤】 |
相關閱讀:
- [ 06-13]俄美軍機“貼身肉搏”:最近相距3米刷新紀錄
- [ 06-12]俄科學院院長:俄美科學院將開展太空研究合作
- [ 06-04]烏克蘭危機停火協議面臨崩潰 俄美各說各話
- [ 05-19]俄官員:當前氛圍無助俄美兩國關系修復
- [ 05-13]專家稱美俄關系總體對抗 但不排除某些問題妥協
- [ 05-13]“克普會”能否破冰?分析稱俄美心結短時難解
- [ 05-13]美國務卿克里訪俄將會晤普京 美俄關系迎轉機?
- [ 05-13]俄總理助理:普京重視促成俄美關系返回正軌(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