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攝影師米雷布斯探訪了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附近被廢棄的航天飛機機庫。照片顯示這些航天飛機和機庫已經(jīng)荒廢多年,地面和機翼上都落滿了灰塵。(網(wǎng)頁截圖) 這個巨大機庫原本是用于建造航天飛機并將其送上發(fā)射架的,但只有一架航天飛機發(fā)射過。
攝影師米雷布斯探訪了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附近被廢棄的航天飛機機庫。(網(wǎng)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jù)英國《每日郵報》6月11日報道,俄羅斯攝影師拉爾夫·米雷布斯日前探訪了位于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附近的航天飛機機庫,這里已經(jīng)廢棄多年,幾乎已被遺忘。 20世紀8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期間,俄羅斯曾設置“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Buran),嘗試模仿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建造自己的航天飛機。盡管這種航天飛機成功進行了無人駕駛軌道飛行測試,但最終因預算削減,“暴風雪計劃”于1988年被放棄。 2002年,當航天飛機機庫崩塌時,一架航天飛機被毀。但是另外2架依然完整保存在機庫地下室中。這個巨大機庫實際上是一個組裝中心,長132米、高62米,它也是拜科努爾航天發(fā)射場最大的建筑。巨大的滑動門長42米、寬36米,允許將航天飛機送到附近的發(fā)射架上。為了避免重型運載火箭在附近發(fā)生爆炸,保護航天飛機免受沖擊波襲擊,整個機庫都是由鋼筋加固過的。為了確保航天飛機上沒有灰塵,房間里面很干凈,通向中心區(qū)域的門都是密封的。 機庫頂部有3個巨大橫梁,每個都可吊起400噸重物,用以移動設備或航天飛機。米雷布斯在巨大觀景臺上看到2架航天飛機的壯觀場景,還有各種各樣的客運大門以及將宇航員或設備送上航天飛機的坡道。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