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道關乎公平的改革題
2015-06-06 09:28:35??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自主招生延后:讓統一高考成為招生質量的充分依據 從今年起,高校自主招生時間均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公布高考成績前進行,申請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自主測試。 記者在廣東采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了解到,今年是首次把自主招生放到高考后舉行,應該是自主招生開展試點后程序最為嚴格的一次。 中山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前期的初審環節以學生自薦為主,報名人數有8000多人,進入初審將選出1500人左右,最后通過高考和面試將錄取自主招生考生600多人。其中,最熱門的經濟類專業,初審比例達到12:1。整個初審是通過隨機抽取專家組進行審核,每組至少3個專家,也就是說,審核前考生無法確定自己的材料會隨機派到哪個專家手上,無法提前“打招呼”。 “將自主招生移至統一高考之后,是確保統一高考權威性、公平性和嚴肅性的重要保障,同時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質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據。”程方平說。 對于很多未獲過學科競賽等獎勵的高三應屆生而言,自主招生允許自薦的新政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沈陽市第五中學高三五班學生張碩申報了中國海洋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自主招生。“我從小對機械感興趣,高二時我的‘迷你版冰箱’得了遼寧省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沒想到現在可以憑這個參加自主招生,真是很高興。” 據了解,沈陽市第五中學的高三級部約有600名學生,每年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有10人左右。與往年相比,今年雖然報名人數差不多,但是結構發生了變化,一些同學成績不是最優異,但是愛好廣泛、有學科專長,都有了機會。 “這種改革導向也在深刻影響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該校高三年級主任李玲說,我們學校不是成績最頂尖的,但我們長期注重發展學生科技社團,這就讓學生有了更多發展空間,這也是教育公平的內涵延伸。 曾經,自主招生的選拔被指是少數優質中學的“貴賓通道”,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人才往往因為地理位置、信息溝通等因素的制約被阻隔在這項制度的門外。今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中規定“對偏遠、貧困地區考生,試點高校要積極探索選派專家到當地開展考核、實行網絡遠程視頻面試等方式,為考生順利參加考試提供便利和幫助”。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長胡衛強調,高校在自主招生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建立適應城市和農村不同特點的招生標準和評價體系,把教育公平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記者:吳晶、李雙溪、仇逸、王瑩、趙琬微、吳曉穎、鄭天虹、姚友明) |
相關閱讀:
- [ 06-06]2015漳州高考人數23352人 全市設23個考點
- [ 06-06]華安:高考在即 做好供電保電工作
- [ 06-06]東山采取多手段確保高考順利進行
- [ 06-06]2015年高考明天開考 明后天請繞開這19個考點
- [ 06-06]馬上要高考失眠怎么辦 睡眠科醫生提建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