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干部—— 黨派到群眾身邊的親人 駐村工作隊,在群眾眼里一直是黨派來發展基層、服務基層,并和群眾最為親近的干部。 地震發生后,駐聶拉木、吉隆、定日、拉孜、薩嘎、仲巴、亞東等縣479個重災村的1872名駐村工作隊員面對災難臨危不懼、主動作為、奮力抗災。 各駐村工作隊積極配合受災地黨委、政府,與當地干部一起,全力進行搜救,對受災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 在積極做好受災群眾思想安撫工作的同時,駐村干部還積極幫助搭建帳篷、運送救援救助物資、開展災區衛生防疫等工作,全力保障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地方住、有干凈水喝,受到災區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災情發生后,駐定日縣各駐村工作隊帶領村“兩委”班子第一時間組織24097名受災群眾轉移至空曠地帶進行安置。 區外宣辦駐聶拉木縣樟木鎮立新居委會工作隊第一時間協同居委會干部、立新邊防派出所官兵,將547名受災群眾轉移至安全開闊地帶,并對傷員、老人和孩子進行特殊安置。 區外事辦駐吉隆縣乃村工作隊組織青壯年群眾趕赴地震被埋群眾現場施救,搶救出2名被埋群眾后,又及時組織群眾進行撤離,并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搭建帳篷安置全村352名受災群眾。 區人民醫院駐聶拉木縣樟木鎮樟木居委會工作隊4名成員及時趕赴樟木口岸人民醫院,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協助開展救治工作,對重傷人員實行一人一醫一護,24小時全程陪護。 在第一時間開展救援的同時,地震災區各駐村工作隊還積極深入村(居)和受災群眾家中,詳細詢問受災情況,認真填寫災情統計表,開展災情核查工作,積極協調有關方面解決受災群眾亟須解決的生活困難。 日喀則市統計局駐聶拉木縣門布鄉普日、門卡麥、西木3個村工作隊在幫助群眾撤離危險地域后,積極協助鄉黨委、政府深入農戶統計災情。 駐仲巴縣霍爾巴鄉各駐村工作隊為確保受災情況排查和統計工作的真實性,嚴防謊報、漏報、不報情況的發生,建立了責任到人工作機制,實行嚴格的責任分工,每個小組均指定記錄員、攝像員、詢問員,做到了數據準確、排查細致、有據可查。 次生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將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新的危險。 震后,各駐村工作隊全力幫助開展險情排查,以學校、民房、公路、河堤、山體為重點,對地震造成的各種險情進行認真排查,對已經確認的危房,動員群眾轉移;對公路、河堤、山體等方面存在的隱患,積極組織群眾采取應急措施,抓緊時間搶修;對有可能發生的險情,樹立明顯標志,提醒群眾注意,嚴防次生災害發生。 同時,組織駐在村群眾成立黨員應急分隊、民兵巡邏隊等,開展夜間巡邏。江孜縣車仁鄉8個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配合鄉機關干部,第一時間深入寺廟、橋梁、村民家中等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全力協助抓好維穩工作,確保災區社會秩序穩定。 地震發生后,日喀則市各駐村工作隊及時與村“兩委”及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取得聯系,切實把穩定受災群眾情緒、抓好災區社會治安、維護受災群眾利益作為重要抓手,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增強受災群眾戰勝災難的信心。 西藏藏醫學院駐聶拉木縣波絨鄉白瑪曲林村、波木村工作隊,聯合村干部、“雙聯戶”戶長、民兵到放牧點、群眾安置點及房屋周邊排查各類險情,并向群眾宣傳防范地震余震等自救知識。 吉隆縣人大辦、旅游局駐吉隆鎮熱瑪村工作隊組織人員逐戶查看有無被困人員,成立以10名“雙聯戶”戶長為主要成員的安保巡邏隊加強維穩工作,組織2名村醫在村內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做好10余車救災物資的分配、發放工作,排查矛盾糾紛4起。 為幫助當地黨委、政府做好防范地震次生災害等工作,各駐村工作隊從加強余震災害防范知識、國家救災政策等內容的宣傳入手,及時公布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有力引導輿論,消除社會恐慌。 地震發生后,區黨委宣傳部駐江孜縣加克西鄉夏吾村工作隊立刻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召開會議,要求村干部以自治區發布的權威信息為準,分組包片,利用小廣告、口口相傳等方式迅速將地震消息傳達到每家每戶,消除謠言。 仲巴縣亞熱鄉各駐村工作隊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各村委會懸掛抗震救災宣傳橫幅,宣傳防震、避險有關知識,切實增強受災群眾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的信心。 駐寺、涉宗干部—— 做僧尼群眾的主心骨 作為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工作的主心骨,日喀則市涉宗部門、涉宗干部特別是駐寺干部,積極響應黨委號召,在受災的寺廟一線,第一時間組織宗教領域抗震救災工作。 其中,有一個我們不能忘卻的名字——白確。 聶拉木縣樟木鎮扎西通卓林寺的尼姑桑旦拉姆回憶起地震發生時的情景,不禁泛起淚光。 桑旦拉姆說:“地震剎那間,整棟房子劇烈搖晃。正在廚房的阿佳(姐姐)白確拉住嚇懵的我,扶起倒在地上的達娃往外跑。可是誰知道房門已被滾石堵死,就在房子倒塌的緊要關頭,阿佳把我們倆推到墻角,叫我們趕緊躲起來,而她舉起胳膊試圖擋住倒塌的房梁,卻被砸倒在地……” 一個鮮活的生命此時永遠定格在了47歲。 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為搶救兩名尼姑的生命,聶拉木縣樟木鎮扎西通卓林寺管委會副主任白確,用自己的雙手和血肉之軀,擋住死神,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查嘎寺位于吉隆縣宗嘎鎮貢村一座山的山頂上。 地震襲來時,查嘎寺管委會主任麗華正在寺廟外巡查,突然地面猛烈搖晃起來,山上不斷有石頭掉下來,麗華馬上想到查嘎寺的地勢復雜,一旦出現山體滑坡后果將不堪設想。 此時,麗華立即安排駐寺干部組織尼姑撤離,大家冒著危險挨個到殿堂、僧舍查看,把尼姑快速地轉移到山腳下的安全地帶。 麗華一邊詢問尼姑情況、一邊清點人數。當確認所有尼姑都安全轉移后,她和駐寺干部們才最后下山。由于她們的及時組織營救,該寺無一人傷亡。 在吉隆縣帕巴寺管委會駐寺干部和尼姑們的臨時安置點,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帳篷門口掛著寺管會的牌子。該寺尼姑表示,“只要駐寺干部拉巴同志在身邊,我們就安心了”。 記者了解到,地震發生后,該寺駐寺干部拉巴按照管委會安排,立即疏散撤離僧尼和信教群眾,并投入到緊張的抗震救災工作中,搭建救災帳篷,安排尼姑住宿,及時向寺廟尼姑發放糌粑、礦泉水、方便面等食物,保障尼姑的基本生活。 拉巴的家,就在吉隆鎮吉隆居委會,但她沒有回過一次家,沒顧得上看一眼兒子。安置完尼姑后,拉巴主動到受災特別嚴重的吉隆鎮幫興村的強真寺、瑪尼拉康,繼續開展文物保護和防火防盜工作。 同樣,災情發生后,日喀則市各涉宗部門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應急辦公室,啟動宗教領域應急預案,把抗震救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 廣大涉宗干部緊急行動,全力以赴,組織駐寺干部和僧尼冒著余震、暴雪等險情,認真開展受災僧尼轉移安置、搶救文物、災情統計等工作。 地震發生時,聶拉木縣委統戰部副部長達瓦次仁正在拉薩參加學習。知道災情后,他第一時間返回聶拉木縣,當晚就投入到搭建帳篷、安置受災群眾的工作當中。 后來,達瓦次仁又在聶拉木縣至樟木鎮的道路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堅持帶隊前往災情最為嚴重的樟木鎮,在不斷的余震和泥石流中行進4個多小時才到達樟木鎮,并直接投入到轉移僧尼、搶救寺廟文物工作當中,成功將32名受災僧尼轉移到了拉孜和日喀則的安置點。 聶拉木縣民宗局副局長拉巴扎西娘家房屋受損嚴重,但他都顧不上回去看一眼。 下鄉途中的拉巴扎西得知情況后,在不斷的余震和山體滑坡中徒步10余公里回到縣城,立即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和轉移安撫受災僧尼、發放救災物資工作。 目前,奮戰在前線的涉宗干部和駐寺干部正加班加點統計災情,做好災情數據的匯總、核實、上報等工作。 在前線開展工作的涉宗干部一致表示—— “為及時準確統計災情數據,不漏掉受災寺廟、僧尼,這點苦不算什么” 樸素簡單的言語中,流露出的是我們黨的干部把寺廟僧尼當成親人、當成朋友,任何時刻都絕不放棄。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 在通往生命之路的前進方向,我們黨和群眾邁出的步伐是鏗鏘有力的。(記者 丹增平措 益西加措 孫開遠王杰 陳敬)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