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原料低劣、非法添加激素…… 朋友圈“鴉片面膜”問題突出 中消協公布26款面膜比較試驗結果:保濕效果與售價不成正比 □本報記者 祝瑤 攻陷了愛美姑娘們的“睡前時間”、甚至保持著人均20片的月消費量,作為化妝品微商界的龍頭產品面膜,之前一直在微信朋友圈“攻城掠地”,一發不可收拾。 繼央視曝光朋友圈“鴉片面膜”之后,面膜所含的糖皮質激素讓不少人“談虎色變”。那么,從市面上采購而來的品牌面膜是否安全呢?近日,中消協對市場上常見的26款品牌面膜進行了一場比較實驗。結果出人意料,“高價貨”在短期內的保濕效果并不理想,而有的樣品售價雖然較低,但保濕效果卻較好。 上百元的進口面膜 保濕效果比不上三五元的產品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對市場上銷售的宣稱有保濕功效的26款面膜的比較試驗結果,中消協在測試面膜保濕功效的同時,也對消費者比較關注的防腐劑、激素、熒光物質等安全性內容進行了測試。 在比較試驗中,中消協工作人員從北京的多家實體店購買樣品面膜,品牌涉及嬌蘭、資生堂、蘭蔻、高絲、SK-II、碧歐泉、水芝澳、FANCL、美即、歐珀萊、佰草集等25種,單價折算后從每片3元到191.7元不等。 結果顯示,26款面膜樣品在用后半小時,皮膚水分均有所增加。但皮膚水分含量增加值隨時間延長而逐漸下降,6小時后,只有3款樣品的皮膚水分含量增加值較為明顯。 中消協人士提示,面膜的保濕效果與其售價并不成正比,有的樣品售價雖然較低,但保濕效果較好。“一些單片價格上百元的進口面膜其保濕效果并不比單價三五元的產品表現更好。消費者在挑選這類產品時,不要一味迷信名牌。” 據了解,這26款面膜樣品都未檢出當前常見的激素類物質,防腐劑使用也符合國家要求,理化和衛生指標基本令人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資生堂與SK-II面膜樣品產生熒光現象,但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還無法確定。相關人士表示,基于目前我國缺少針對化妝品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方法,此次比較試驗只能檢測樣品是否有熒光現象。試驗選用食品包裝中熒光檢查方法進行測試,結果兩款面貼膜樣品有熒光現象產生,說明其產品中含有能夠產生熒光的物質,但無法判別是否為熒光增白劑。 |
相關閱讀:
- [ 05-13]醉人"廈門藍"驚艷梅雨季 朋友圈又一次被刷屏(圖)
- [ 05-13]“秋高氣爽”廈門藍再現 “顏值”高刷爆朋友圈
- [ 05-12]“朋友圈”里的愛,并不虛偽
- [ 05-12]沒必要揶揄朋友圈的母親節
- [ 05-12]教育時評:別只在母親節當“朋友圈孝子”
- [ 05-12]朋友圈里的母親節 未免有離題之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