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緊挨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檢閱了俄羅斯陸、海、空三軍方隊,以及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內的各國方隊。習主席在紅場閱兵式檢閱臺上的亮相,引起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
中國方隊獲特殊禮遇壓軸出場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5月9日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來到了莫斯科,參加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伴隨著莫斯科紅場上空環繞的樂曲,中國三軍儀仗隊威武亮相接受檢閱。中國軍人平均身高在1.88米以上,個個帥氣逼人、雄姿英發。他們身穿最新的14式禮賓服,手持95式突擊步槍,伴著前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過莫斯科紅場,引來紅場周邊觀看閱兵群眾的歡呼。
中國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表示,作為一名軍人,非常榮幸參與俄羅斯的閱兵,中國方陣今天表現非常完美,充分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軍人的精氣神和英勇無畏的堅毅品質,更是捍衛歷史、維護和平的鋼鐵力量,“今天圓滿順利的通過紅場,333步,1分52秒,完美無誤,充分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軍人的精氣神和英勇無畏的堅毅品質。”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日報道表示,很多現場觀看閱兵式的俄羅斯老兵和市民也都對中國方陣的出色表現感到贊嘆,稱中國軍隊的紀律性,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步伐在眾多閱兵隊伍中是最矚目的,“中國方隊今天的表現是完美的,令人尊重。當他們通過紅場的時候,所有觀眾都報以掌聲,不是所有的方隊都可以獲得掌聲,而中國做到了。”“中國人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儀仗隊,他們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調一致。”
在現場的一位俄羅斯姑娘更是感嘆,中國軍人帥極了,“以往都認為亞洲人身材沒有歐洲人好,現在完全顛覆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網上表達了對中國軍人的愛慕之情。
迄今為止,中國三軍儀仗隊共赴海外執行過5次受閱任務,參加紅場閱兵的中國受閱方陣為102人,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而在此次受邀參加紅場閱兵的10個國家中,中國方隊也是人數最多的,其他9國方隊受閱人數都是70人。
在出場排序上,中國儀仗隊也得到“特殊對待”。按照字母排序,中國本該排在第九位,但卻調整到“末位”,壓軸出場。外交無小事。一位軍方人士向媒體解釋了這種微妙調整展示出的深層次含義,“中國方隊排在‘國際方陣’的最后一位,其后就是主賓國俄羅斯方隊,展示了中俄關系緊密相連”。
三軍儀仗隊在閱兵儀式上的完美展示也得到了俄方的贊許。俄羅斯衛星網9日報道稱,習近平與俄總理梅德韋杰夫會面時,梅德韋杰夫稱中國方陣“給人印象非常深刻,訓練水平非常高”。
習普“親密關系”展現中俄友誼
閱兵式當天,各大媒體鏡頭都特別關注主席臺上習近平和普京的互動。習近平和普京并肩坐在第一排,在習近平的右側是夫人彭麗媛。盡管此前一天習普已經有過數小時會談,但整個閱兵式中兩人不時微笑交談。
俄羅斯24新聞頻道、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在直播時,多次將畫面切換至習近平,抓拍普京與習近平親切交談的畫面。“今日俄羅斯”開辟了“習近平訪俄專欄”,多篇文章認為,習近平此訪將促進俄中在重大問題上協同一致。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0日稱,“僅在閱兵期間,從鏡頭中看到,普京與習近平9次進行交談。中國儀仗隊也首次走在紅場。表明俄中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西方一片抵制聲中,俄羅斯將中國領導人的出席視為“精神支持”。從迎接領導人的車隊到參加閱兵式的儀仗隊人數,都給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最高待遇。在習近平10日起程赴白俄羅斯前,俄羅斯還派了軍樂團和三軍儀仗隊,在機場再一次接受中國領導人檢閱。
英國《太陽報》指出,在西方國家抵制閱兵式的時候,中國的鼎力支持給足俄羅斯面子,凸顯中國對兩國關系的重視,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9月出席在中國舉行的閱兵式,更充分顯示中俄關系的特殊性。
日本《讀賣新聞》表示,習近平主席出席紅場閱兵,是他與普京個人友情的體現。
德國《世界報》文章表示,閱兵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貴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挨坐于觀禮臺。文章指出,二戰勝利日對俄羅斯來說,有著比別的國家更重要的人文意義。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習近平主席出席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不僅體現出中俄兩國密切的雙邊關系,也開創了大國交往的全新模式,同時表達了中國對人性和人道主義等人類共有價值觀的珍視。
巴基斯坦《黎明報》報道指出,習主席出席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儀式,表明中俄兩國間的友好關系。
中俄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此次訪問期間,中俄兩國簽署了聯合聲明,雙方將全面擴大和深化務實合作,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一致同意拓展歐亞共同經濟空間,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方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
習近平訪俄期間中俄簽署了32項大單,總價值達250億美元,這令俄媒興奮不已。“中國得到了一個新的銷售市場,俄羅斯促進了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在西方制裁背景下,這些協議的簽署對俄羅斯來說是個巨大的成就”。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未來俄中各領域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俄中雙方的合作可以帶動本地區,乃至整個上合組織、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攜手向前發展。
俄羅斯阿里巴里分析中心分析師米哈伊連卡說,此次兩國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為亞歐大陸的經濟謀劃了一個光明的前景。未來在相關國家的大力配合下,亞歐地區必將迸發出更大的經濟發展活力。
“現在我們目睹了俄羅斯實質性轉向東方,并確定了世界新的秩序。在這一新秩序中,俄中兩國領導人個人關系發揮了很大作用。”俄羅斯專家9日對俄羅斯《生意人報》說,習近平通過此次訪問表明對俄羅斯直接和公開的支持。
俄羅斯《消息報》9日稱,俄直接投資基金會會長德米特里耶夫表示,中國將掀起對俄投資熱潮。目前中國向俄投資占俄所有投資額的18%,今年將會達到25%,未來將會升到40%。
韓國KBS電視臺報道說,中俄首腦就努力推進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之間的合作達成一致,這將進一步夯實雙方的經濟合作。
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李葉明說,中俄傳統上就是比較大的貿易伙伴,因此通過“一帶一路”項目建立更加緊密的經貿關系也是非常自然的做法。
德國全球新聞網10日稱,俄羅斯和中國簽訂網絡安全協議,而美德之間都還沒有簽訂這一協議。中俄的做法給了西方國家一個榜樣。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表示,可能因為北京在亞洲感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因此樂于擁有一個敢于與西方公開斗爭的盟友。對于歐洲人而言,只有一條路:盡快改善與北京的關系。這早就超出了貿易的范疇。
普京對西方抵制“滿不在乎”
英國《金融時報》9日說,多數西方國家政府拒絕了普京邀請,因為“他們擔心普京會利用二戰紀念活動,為俄吞并克里米亞和它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提供正當性”。
不過西方國家的冷落,并未減少今年莫斯科紅場閱兵的隆重和熱烈。與十年前不同的是,當年坐在普京旁邊觀看閱兵的是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而今年坐在普京身邊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據俄新網10日報道,普京對俄勝利日慶祝活動感到滿意,并且未因眾多歐美國家領導人拒絕出席而失望,稱“我們希望看到的國家領導人都在這里”。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俄羅斯9日的勝利日擁有一切成功:1.6萬名列隊官兵、掛著勛章的老兵以及攜帶二戰死難者照片的親屬,唯獨缺少一件東西——二戰時西方盟國的領導人。美國派出的代表是駐俄大使特福特,這級別顯然比較低。英國派出丘吉爾的孫子。“參加周六紅場閱兵活動的外國領導人不到30人,而十年前,參加紅場閱兵活動的外國領導人超過50人。”《金融時報》這樣說。
《澳大利亞人報》10日稱,普京對西方領導人抵制閱兵“滿不在乎”。西方國家的冷落,使得普京把這一天轉變成同中國、古巴以及其他對俄友好國家領導人在一起的日子。在對數以千計的外國賓客和老兵致辭時,普京選擇“忽略”西方國家的抵制,他感謝英國、法國和美國為擊敗德國法西斯做出的“貢獻”。“在顯然挖苦美國的一段講話中”,普京批評了企圖建立“單極”世界秩序的嘗試,但他沒有提及烏克蘭危機。
“回到蘇聯”,德國《明鏡》周刊8日表示,俄羅斯展示最現代化的軍事技術,并表現出昂揚的精神狀態。這一畫面讓人想起最強大時期的蘇聯。普京的講話簡短,但中心突出,反對美國的單極世界,還批評二戰中“日本的軍國主義”,顯然是為了與中國結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0日稱,70周年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普京的俄羅斯要“征服”西方,一場真正的戰爭還遠嗎?
“受傷的驕傲”,德意志廣播電臺10日認為,俄羅斯就像一個自尊受傷的男子。西方國家的抵制讓俄展示世界大國形象的愿望落空。但專家表示,西方不能沒有俄羅斯。烏克蘭危機需要對話。
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10日,默克爾飛往莫斯科向無名烈士墓敬獻了花圈。法新社稱,對于“跳過了周六主要慶祝活動”的默克爾來說,這明顯是一個“妥協姿態”。當天在克里姆林宮與普京會見時,她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復雜的情況面前,合作和尋找外交解決方案是必要的”。
“俄羅斯仍希望促進與德國和法國的關系。”德國《經濟新聞報》表示,盡管抵制大閱兵,但德國和法國的政治家近來頻頻與俄羅斯接觸。對俄羅斯來說,德法不是真正的問題,美國才是制造歐洲與俄羅斯分裂的原因。
珍愛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勝利日慶典的致辭中指出,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是危險的。普京說:“我們看到有人企圖建立單極世界,集體暴力思維蔓延,這一切破壞了全球可持續發展。”俄領導人相信,“我們的共同任務應是建立對所有國家平等的安全體系。這是一個適應當代威脅、建立在地區和全球不結盟基礎上的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全世界的和平與安寧。”
普京認為,二戰后建立的現代國際法體系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有效性。他說:“聯合國建立起來。這些機構在解決爭端和沖突中證明了其有效性。”他表示:“70年后的今天,歷史再次呼喚我們的理智和警惕。我們不應忘記,種族優越和排外思想曾導致最血腥的戰爭。”
普京特別提到了中國和印度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貢獻。普京稱,“在二戰時期和蘇聯一樣失去數千萬人民的中國,是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
習近平主席在與普京總統會談時也指出,中俄兩國今年分別舉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系列慶祝和紀念活動,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是要同各國人民一道,珍愛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共創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未來。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說,俄中共同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是向全世界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兩國反對任何篡改二戰成果的企圖,任何詆毀俄中兩國對二戰勝利所作貢獻的企圖都不會得逞。
莫斯科大學新聞系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扎伊采夫說,俄中兩國今年共同慶祝二戰勝利,體現出雙方愿意長期發展友好交往。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中兩國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避免了一輪又一輪的軍備競賽、武裝沖突。在俄中共同努力下,安理會保障了絕大多數成員國和平繁榮的利益。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還與來自世界約20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領導人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盛大慶典,同俄羅斯人民一道慶祝節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慶典上發表致辭時特別提到,中國作為亞洲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主戰場,付出了千百萬生命的代價。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說,中國在二戰中曾給予蘇聯巨大幫助,尤其是在衛國戰爭初期,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如果沒有中國抵抗日本,如果日本得以在1941年末進攻蘇聯的后方,那么蘇聯衛國戰爭的歷史恐怕就會改寫。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科爾圖諾夫說,中國在二戰中是蒙受人員損失最多的國家之一。在西方世界,很多人只對二戰歐洲戰場的歷史比較熟悉,對亞太戰場則幾乎一無所知。習近平主席出席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使中國和蘇聯在亞太戰場的貢獻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有助于年青一代更全面地了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