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系40年連登三臺階 看習近平如何定調?
2015-05-07 19:47:30?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和平、增長:歷史鏡鑒,智者求同 今年不僅是中國歐盟建交40周年和“中歐伙伴年”,也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平”是今年屢被提及的關鍵詞。在面對歐洲對“中國威脅”的質疑時,習近平曾多次做出擲地有聲的回答。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講話。他說:“歷史將證明,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中提到:“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貴國前總理勃蘭特曾經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選擇。”習近平說,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 中國前駐德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會長梅兆榮在中歐關系研討會上發言時提到,中歐有共同的戰略需要。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中歐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都反對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 面對中歐共同的經濟“增長”目標,習近平的回答是:“智者求同,愚者求異。”他在去年3月29日中德工商界招待會上曾說:“展望未來,中國需要‘德國質量’,德國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和‘中國速度’。” 梅兆榮認為,中歐也有共同的發展利益。中歐經濟利益和決策互補性很強,是互不可缺的伙伴。歐盟具有技術、管理的優勢,可以成為中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合作伙伴。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可以為歐洲擴大就業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
相關閱讀:
- [ 05-07]習近平離京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 并訪問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
- [ 05-07]習近平離京出席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慶典并訪三國
- [ 05-07]喝小米粥、談絲綢之路……回顧習近平訪哈的十個精彩畫面
- [ 05-07]習近平今啟歐亞三國之行 運籌周邊與大國關系新篇章
- [ 05-07]習近平今起出訪哈俄白三國 銘記歷史促進戰略對接
- [ 05-07]習近平李克強對西藏抗震救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 05-07]習近平訪哈薩克斯坦 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
- [ 05-06]習近平時隔一年多再次訪哈 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