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5月3日電 題:訪蘇聯二戰老兵:憶中國東北戰場對日激戰 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文龍杰 田冰 89歲的老兵柯羅金一只眼睛已經失明,耳背的厲害,腿幾乎不能動。中新社記者近日來到他家時,他躺在沙發床上蜷縮成一團,需要女兒塔基亞娜扶他下床并幫助穿上外衣。 “他身上有傷,有些殘疾。”塔基亞娜告訴記者,柯羅金是在中國東北和日本關東軍作戰時負傷的。 1945年8月9日,根據美、英、蘇三國首腦簽訂的《雅爾塔協議》,百萬蘇聯紅軍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那一年,柯羅金19歲,在蘇軍進攻部隊里擔任迫擊炮手。 “我記得,我們團進入中國境內不久,就接到了向日軍進攻的命令”。柯羅金在塔基亞娜的攙扶下坐到了小桌子旁,慢慢地講述著70年前的那段經歷。他發音含混不清,有時候需要塔基亞娜幫他重復。 由于時間久遠,柯羅金記不起自己參加戰斗的具體地點。但戰斗時,日本人的炮火仍然讓他記憶猶新。“戰斗當天日本人的炮火很猛烈,與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我們當時以為和日本人的戰爭應該會很輕松,我和戰友們在前往中國的悶罐火車上唱了一路的歌”。 “當天我們和日軍交戰的時候天還沒亮”,柯羅金說。他們和其他迫擊炮手接到命令是壓制前線日軍迫擊炮陣地。“當時天黑,路也不熟,我和戰友在趕往前線陣地時掉隊迷路了”。 “我們還在路上時,其他迫擊炮小組已經向日軍開火了”。柯羅金回憶道。在遭受攻擊后,日軍炮兵回應速度很快。“日本人早已提前測好了周圍地區的各種射擊參數,所以他們打的很準”。“等我趕到射擊位置時,我看到其他迫擊炮組幾乎被打垮了,我的戰友們趴在地上,或死或傷”。 用柯羅金的話說,他那時“還是一個從農村出來不久的孩子”。當時他被戰友們的遭遇嚇呆了,忘記了戰斗。“我手抱著頭,趴在地上。直到中尉把我從地上拉起來”,“他要我‘為了祖國,為了報旅順港之仇’(1905年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中國旅順)而戰斗”。 從恐懼中回過神來的柯羅金在中尉的幫助下,開始調整位置,向那些因開火而在黑暗中暴露位置的日軍迫擊炮陣地射擊。“一發一發地打,在戰友的配合下,我摧毀了日軍7個迫擊炮射擊點和另外幾個火力點”。 “那是我在中國的第一次戰斗,也是我一生最后一次戰斗”。柯羅金說。 那次戰斗中,盡管柯羅金注意隱蔽,但最終還是被日軍炮火炸傷。隨后他被送往后方醫院治療。直到戰爭結束,他再也未能回到中國前線。 那次戰斗給柯羅金帶來了一枚“勇氣”勛章和一張殘疾軍人證明。 “那次戰斗使父親的視力、聽力嚴重受損,他的膝蓋也無法長時間站立”。塔基亞娜告訴記者,“父親戰后無法進行體力勞動,而且因為打仗也耽誤了學業,一輩子命運就這樣被改變了”。 但柯羅金并不認同女兒的說法,“因為戰士上戰場殺敵是本分,這是一個士兵的使命,傷亡并不奇怪”。“而且我是在消滅法西斯時受傷的,我感到光榮”。 柯羅金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個月可以拿到約合1000美元的退休金,足以養活自己,甚至可以幫助女兒。塔基亞娜則覺得,父親這一輩子應該過得更好才對。 柯羅金最終選擇沉默來回應女兒的些許抱怨。他只是靜靜地聽著,用干瘦的手撫摸著他年輕時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柯羅金穿著制服,身姿挺拔、意氣風發。在其中的一張照片背面,有點褪色的藍色墨水寫著:柯羅金,1945年8月9日于滿洲里。 |
相關閱讀:
- [ 04-30]安倍晉三美國國會演講避談戰爭罪責 遭多方抨擊
- [ 04-28]美國二戰老兵:若見安倍會勸其“別試圖重寫歷史”
- [ 04-28]安倍哈佛演講遭抗議 示威者要其就歷史問題道歉
- [ 04-27]安倍訪美:慰安婦與二戰美國戰俘舉行抗議集會
- [ 04-25]捷克歷史愛好者"穿越"游行 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
- [ 04-22]安倍向靖國神社獻祭品 在野黨促其慎言二戰談話
- [ 04-21]《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敦促安倍正視二戰歷史
- [ 04-17]日本兩閣僚怕挨批 就是否參拜靖國神社表態模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