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張先生稍候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問題給您。所以說到這兒,并不是說農民工他們的目光短淺,或者說他們的見識短,等等。恰恰不是,他們恰恰是做了深思熟慮的思考,他們恰恰是做了最理性的選擇,因為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在眾多要解決的問題面前,他們只能犧牲自己,不考慮自己的保險。好。我們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解說: 過去幾個月,深圳市社保部門,被接二連三地告上法庭。原告,就包括照片中的這幾位。他們在達到退休年齡,卻發現無法領到養老金后,一紙訴狀,把深圳市人社局告上了法庭。 退休女工 肖葉青: 我這些都是行政訴訟,這些都是法庭的判決書,已經輸掉了。 記者: (訴訟)輸掉了? 肖葉青: 是。 解說: 這位是當事人之一肖葉青,在她身上,有著第一代農民工群體的深深烙印。生于上世紀50年代,90年代跟隨打工大潮南下深圳。直到2006年,肖葉青所在的服裝廠,才給工人統一辦理了社保。 肖葉青: 這里才交了七年零八個月。 解說: 在深圳工作20年后,雖然工作的穩定性讓他們看起來與城鎮職工無異,但在退休的節骨眼上,他們卻因為沒有繳滿足夠年限的養老保險,而面臨養老難題。 肖葉青: 雖然我們是外來工在這里打工,也生活了二十多,辛辛苦苦的已經付出了,他們都可以在這里養老,我們干嗎不可以在這里退休呢? 解說: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深圳非戶籍人口已達到726.21萬人,那一年,《勞動合同法》開始實施,深圳的絕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才開始被覆蓋到國家的社會保障網下。但是,這也意味著,在近年達到退休年齡的農民工里,將有一大批人因不滿15年繳費年限,而無法領取養老金。 張展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研究員: 50歲以上的農民工,可能因為過去的制度框架他還沒有資格來參加,或者就算參加了也是剛剛參加。年限比較少。 解說: 在深圳拿不到養老金,這些老工人們,或者是無計可施,或者是認了命,回到農村。像肖葉青這樣,只能把她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錢轉回原籍,參加家鄉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肖葉青: 像我們在外面買的是職工保險是不是,轉回農村一個月才拿幾十塊錢,對于我來說拿的那個錢還沒有買的那個錢多,至少我們很不劃算的, 解說: 此外,由于農民工有較強的流動性,而我國直到2009年才出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職工養老保險可跨省轉移。但是直到現在,仍有地方未能執行這一辦法,這也讓不少農民工,不得不中斷社保、甚至棄保。 張展新: 那么高齡農民工回到家鄉,不能因為他們在城里的打工經歷,而面臨參保困難。各個地方有很多變通的辦法,中央政府應該敦促地方政府,通過補繳,就是要參照當地老年職工的參保這種靈活變通的辦法,讓一部分在城里打工已經多年的,但是離15年繳費期還有一定差距的,通過補交來獲得城市養老。 主持人: 對于那些已經老去,或者說正在步入老年的這些中老年農民工來說,他們遇到的養老困境有一部分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但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困境并不是說現實情況就沒法解決,就必須得去忽視他們。怎么辦?接下去我們繼續連線張翼先生。張先生您看對于那些剛才我們在短片中也看到了,在現實中也大量存在有這么多年紀大了還在工地上做著非常艱苦,非常危險的這些活計的老頭,甚至老太太,他們怎么辦,就沒有辦法了嗎對他們來說? 張翼: 我想現在可以通過這樣幾個改革的辦法。 第一個辦法,必須改革現行的繳費率比較高的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使得企業的社會統籌這一塊從20%降到12%,或者在別的降低幅度我們可以來研究。那么使農民工自己繳的這一塊降到8%,使得老年的農民工或者中年農民工有這個信心來繳養老保險。 第二個辦法,就是把這個城鎮里面交的養老保險,能夠與農村的居民養老保險進行對接,使得農民工能夠非常順利的把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轉回到家鄉的居民養老保險里面去,增加他對未來的收入。 第三個方面,我想還是要加大勞動執法檢查的力度。 主持人: 非常感謝張先生。應該說老一輩農民工他們一輩子都在付出,我們整個社會虧欠他們的不少,甚至太多。當他們勞作了一輩子,我們真的不能再虧欠他們了。 |
相關閱讀:
- [ 04-30]農民工包場全聚德請工人吃大餐 獲評最美工頭
- [ 04-16]拖欠農民工近6萬血汗錢 內蒙古一老賴外逃1年后落網
- [ 04-08]農民工回流難解中西部用工荒 高級藍領一將難求
- [ 03-20]國家統計局否認"暫停公布高齡農民工數據因有誤差"
- [ 03-16]農民工子女家教困局:家教缺失讓孩子融入城市難
- [ 03-12]農民工子女上學之路:離城市還有多遠?
- [ 03-09]法律為農民工撐起保護傘
- [ 03-09]農民工代表朱雪芹的變與不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